左派电影相关论文
鲍方是香港左派电影阵营中一位难得的编、导、演全才。从进步文艺青年到爱国影人,他的成长得到欧阳予倩和朱石麟等前辈的提携与指导......
此文是对法国《电影手册》编辑部一批左派理论家的理论观点及其变化所作的某种评述,作者试图对西方激进的电影理论作出批评,文章的......
本文拟讨论建国初期中央关于香港电影的政策,主要从左派制片机构的创建与整合、中央在香港电影界的统战工作,以及中央对香港左派电......
本文拟梳理长城影业公司的历史,并结合《荡妇心》等代表性的文本分析该公司的创作特色及文化选择,着重探讨战后初期香港国语片与上......
1980年代初,一部电影横空出世,影片不仅风靡了海内外华人世界,还捧出了一颗功夫巨量,功夫皇帝李连杰,这部电影就是[少林寺]。当年,......
1950年3月,原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改组为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左派电影公司正式在港确立;1952年,新兴粤语片公司......
许多年里,激进分子们与《乡村之音》的主要电影评论家安德鲁·萨利斯一直争论不休。他的来自“生命中枢”的护身符般的争辩术似乎......
本文以大光明影业公司为中心,讨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香港左派独立制片公司的历史源流、制片策略、创作特色等,并着重分析其出品......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政府“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香港方针下,香港左派进步电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起伏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
正如林年同所说,在1949年前后发生的一些文艺运动"虽然是在香港进行,但实际上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电影活动。它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新......
香港电影作为很长一段时期内港人的主要娱乐和生活方式,与香港社会之间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呼应性,尤以20世纪60年代最为......
<正>在中英关于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谈判中,英国人主张交接仪式放在中环露天广场,其意图在于让所有参加交接仪式的人目送英国撤离的......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体制上的变革直接导致电影制片、发行行业的转向,曾经的好莱坞与私营电影厂垄断的国内银幕被"工农兵"电影取......
银都系统所涉及的电影公司拍摄的武侠电影,贯穿了香港电影史的各个时期。继承了香港左派进步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秉承南下影人“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