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频率相关论文
在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速、水资源持续短缺的背景下,旱灾对农业造成的影响日益加剧,旱灾风险管理是降低旱灾损失、提高抗旱......
大气干旱是影响半干旱沙区植被建设、生态恢复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1981—2020年毛乌素沙地1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
鉴于西南地区干旱的危害程度及其严峻形势,定量刻画干旱时空特征、揭示干旱发展规律,已成为抗旱防灾、保障农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黄土高原处于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和气候敏感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加之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使黄土......
摘 要: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SPI采用游处理论提取干旱特征,采用copula函数模拟干旱特征。结果表明:参数值为2.05的Gumbel copula......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大豆出口的增多和种植面积的扩大,明确大豆生育期内的需水规律、干旱特征以及分区灌溉制度,......
干旱是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频繁性、地域性。据湖南统计年鉴资料,湖南省旱灾多以夏旱、秋旱为主,具有发生范围广......
以辽宁西部18个典型县区为实例,对各县区干旱频率和因旱损失率进行关联度分析,得到区域农业旱灾损失风险曲线,并得到不同干旱频率(......
选取云南省4个代表性葡萄产区,以1982—2011年30年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及其提供的基础作物系数......
年降水量是干旱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文介绍了两种以年降水量为基础的干旱的分析方法,并分析了山西省某水文站50年降水量时间......
根据甘肃省河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所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出各站点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
京津冀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北端,是整个区域最干旱地区之一。利用区域16个地面站点气象数据计算逐年、季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
呼伦贝尔市是我国重要的农、林、牧业综合发展的地区,为提高该地区应对季节性旱灾的能力,本研究选用呼伦贝尔近30年的降水量数据,......
摘要[目的]分析许昌市春季干旱发生频率、不同降水量级雨日概率分布和人工增雨可作业几率。[方法]选用许昌观测站1953~2010年3~5月降......
利用内蒙古地区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构造了NDVI-Ts特征空间,依据该特征空间获得了2010—2014年温度植被干旱......
近年来台湾西南部地区的干旱缺水事件已由每隔数年出现一次的发生频率,转变为几乎每年发生水资源严重匮乏窘况,换言之,即西南部地区降......
三门峡市位于豫西丘陵山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年际间干旱频率高达87.6%,且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发生春旱......
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干旱划分等级,分析了1980—2015年安徽省降水量和气象干旱发生频率、强度的......
过度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致使黄土高原干旱灾害频发,造成了该地区巨大的农业和经济损失。本文基于黄土高原1961—2017......
阳曲县上世纪80年代国家投资建设的玉米原种场是当时全国十大制种基地之一.制种面积10万亩,年产优质玉米杂交种2万吨,制种收益占农业......
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反映气象干旱,基于黑河流域内外19个气象站1967-2009年月气象数据,计算季节尺度SPEI序列,利用M-K趋势......
干旱一直是制约四川盆地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为评估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干旱状况,并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
以陕西1961—2010近50 a 22个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资料,计算其冬小麦生育期各旬需水量(ETi)以及作物缺水指数(CWDI),并根据农业干......
一、生产现状四川省梓潼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日均温16.5℃,年无霜期263天,年平均降水量902mm,年均日照1368小时,平均大气......
陕西省属于生态脆弱区且旱灾频发。基于陕西省1956-2016年18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年尺度标准降......
四川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干旱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对川西南山地干旱情况的相关研究很少。本文利用川西南地区7个气象台......
近几十年来不断增加的极端干旱事件给湖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然而湖北省干旱监测评估的相关研究还很有限。基于VCI和......
从黄河流域干旱的研究现状以及方法论出发,利用游程分析理论,分析了1001—2000年黄河流域部分监测点每100 a的干旱年数,对1470—20......
基于华北平原53个站点1960—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Mann-Kendall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平原......
为定量评估我国北方地区苹果不同干旱等级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以我国苹果主产地为研究区域,对前人提出的干旱指数进行等级划分,结合......
基于对干旱变量的均值、变差系数和序列相关系数等统计参数分析,研究了上述参数对干旱历时和干旱程度的影响,提出了与洪水频率计算......
为研究气候因子变化下的锡林河流域干旱风险,并为当地水资源与生态管理提供有效依据。通过计算锡林浩特、东乌珠穆沁旗等11个气象......
本文介绍了三种水文干旱指标,阐述了水文干旱重现期计算的原理与方法,利用樟树水文站1970-2009年旬径流系列进行实例研究,其结果表......
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北与呼伦贝尔市相连,东北与黑龙江省嫩江地区、东南与吉林省白城地区毗邻,南部......
本文以辽宁中东部沈阳站和本溪站为例,对PDSI指数进行修正,并进行年和季节尺度干旱频率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PDSI指数和研究区......
本文以山西省玉米种植生态区为基础,应用阿齐的干旱当量方法,对山西省72个县、市1623年次的降水资料和玉米产量资料进行计算,归纳分析,认为山......
科学地评估旱灾风险是实施旱灾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本文从旱灾风险的定义和物理形成过程出发,提出了基于干旱事件过程......
以农业干旱灾害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干旱综合表征指数来计算干旱频率,利用AquaCrop模型定量评估一定抗旱能力下的......
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西南地区的干旱灾害,利用1976-2017年西南地区5省市区116个观测站日值数据,基于SPEI指数,应用线性趋势、M-......
基于东北玉米种植区(含内蒙古东部四盟)51个气象站点1989年—2018年实测气象资料及作物玉米资料,对东北玉米种植区范围、玉米生育......
基于1971—2015年汉中11个县区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为干旱划分标准,采用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
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8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引入一个新的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
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利用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干旱强度、干旱持续时间和干旱频率三方面对辽......
渭北黄土高原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了提高该地区应对干旱气候事件的能力,利用1986─2015年渭北黄土高原地区逐日降水资料......
基于安徽省1965-2014年15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Pa)为干旱指标,从年和季(3个月)时间尺度定量地分析安徽省时空变化特......
旱灾风险评估对于揭示旱灾发生规律,减少旱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元谋县水稻1961—2010年的春季干旱为例,利用copula函数计算......
利用1961-2008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日气象数据,定义了表征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强度的水分亏缺指标,并对干旱时空分布及其年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