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行相关论文
印章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社会的普遍现象,是社会思想艺术的物质载体,在行政管理、商贸经济、文化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18-19世纪......
本文尝试从品牌设计的角度为切入点对广州十三行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在现代社会推广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IP方法。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
伍崇曜(1810-1868年),原名元蔽,字紫垣,广东南海人。邑廪生,捐赈畿辅,钦锡举人。后因辅助军饷及调和中外事宜。累加布政使衔,软锡举人,后因......
南墅,位于河南龙溪乡(现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栖栅街)。该地块由广州十三行著名行商潘振承(1714-l788年)于1776年购置并定名,其子潘......
广州行商园林,泛指清代时期十三行行商利用与外商进行贸易的经商所得,在广州及附近地区建的私宅园林。行商在造园过程中,吸收借鉴......
十三行经济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影响全世界。十三行经济的发展经验丰富多样,十分渊深。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十三行设夷馆、插......
当华盛顿宣布美国独立的时候,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正在江南游山玩水。第一个美国商人驾驶“中国女王号”来到中国,非常谦卑地用美国人......
本文译自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的东印度公司商船货物监管人特别委员会档案(编号:F01048)的介绍(撰于1994年)。东印度公司商船货物监......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
本文以广州十三行潘氏建筑群保护项目为研究契机,深入了解作为独树一帜的岭南园林的代表——行商园林的形态与兴衰,力求通过保护修复......
目的21世纪是全球贸易大发展时代,给传统家具制造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回归历史,以同处于对外贸易繁盛时期的清末广式外销家具为研究......
潘有度(1755-1820),又名潘致祥,潘绍光,字宪臣,又字容谷,广州十三行巨贾之一“同文行”潘振承(1714-1788)的第四子。1796年,总商蔡世文(生卒不......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广州大学“广州十三行”相关主题论文的引文数量、类型分布、次数和语种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倒叙式教学要求教师重新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源,通过非传统的呈现顺序,引发学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在《鸦片战争》一课......
广州十三行是中国社会形态发展史转折点上最有影响的外贸'特区'.开辟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区乃名城历史文化遗址整饬利用的......
“同行是冤家”是商界中颇为流行的一句话,也是商事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但是,有远见、乐善好施的商人却从不这样认为,例如清朝中叶的富......
<正> 这里就广州十三行历史记述中存在的疑点,提出两个问题来讨论,从不同角度分别对十三行起源继续进行—些探索。这两个问题写作......
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行商名声享誉全国,尤以潘、卢、伍、叶四大家族为盛。潘家除了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外,在文化事业上也贡......
摘要: 19世纪初期事关贸易成败的美国客邮是学界研究的空白。通过分析美国“太平洋商人号”商船在澳门修理期间发往广州的一批信......
清代的广州十三行缔造了一个富商群体,成就了一批传奇人物。广利行创始人卢观恒以其非凡的洞察力,抓住了天朝特权贸易政策所带来的商......
1685年清政府重开海禁后,广州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对外贸易通商港口。广州十三行在对外贸易中具有了亦官亦民的双重身份。要追忆广......
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广东鹤山人王泽邦在广州十三行路靖远街开设了一间“王老吉凉茶铺”。他岂能料到,171年之后,那一碗凉茶居......
清乾隆款珐琅蓝彩十三行通景画碗是从英国征集回来的文物,是清代销往英国的外销瓷。该碗口沿描金,用珐琅蓝彩在碗外壁描绘广州十三......
高质量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对学科基地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广州大学图书馆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服务广州十三行研究基地的现......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封建外贸制度下形成的商业资本集团。他们仰仗清政府授予的某些特权,垄断广州的对外贸易,并成为清政府管理和约束外......
m以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为例,主张保护复兴历史名城,应遵循其固有文化的本质特征、繁衍脉络,立足于文化的物质载体、空间环境进行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广州十三行作为清代中期外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贸易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外关系史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为推动十三行与......
广州十三行商人在150多年经营对外贸发财致富过程中,积累无数经商经验,其中走出国门向外国投资产业、赚取国际利润就是一个好传统,......
十三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贸中心,其遗址是当代广州的重要名胜古迹,但目前尚未进行旅游开发利用.该景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位......
他曾是晚清时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当时中国的贸易先驱。但无论是2600万两白银的家产,还是三品顶戴,都无法使他在大清王朝与欧美列强......
当年广州十三行商馆区——一道耀眼的西洋建筑风景线,蕴含了中国古代社会向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史。作为西洋建筑文化的西来初地,它......
梁嘉彬先生《广东十三行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一书对广州十三行沿革、行商事迹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史料搜集和考证。其中......
<正>"金山珠海,天子南库",是声名在外的广州十三行曾享有的美誉。繁荣的海上贸易,不仅为珠江北岸的这片区域带来了异国珍宝和无尽......
针对目前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的乱象,主张为保护国家历史名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必须延续历史街区固有的文化脉络、维护其文化的本......
区域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及宣传,离不开地方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但是,图书馆并不是唯一的文化服务机构。文章以广州十三......
<正>2019年3月24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广州十三行中外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暨"广州十三行中外档案文献"学术研讨会在......
本文就清乾隆时期中法合制《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的政治意图及其在疆域表达观上的传承关系;广州十三行在中法合制《得胜图》中......
1840年,英国侵略军向中国发动了震惊世界的鸦片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100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在鸦片战争期间,基于"......
1786年赴粤的"大土耳其"号,是继美国"中国皇后"号来华的第三艘商船。"大土耳其"号来华并非预期的计划,而是在"中国皇后"号的激发以......
1757年清政府谕令只留下粤海关对外通商贸易,历史上的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开始。清政府依据身家富庶程度、是否通晓外语为标准选拔......
所有成功的商人都是精明诚信的,但伍秉鉴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1834年,怡和行行主伍秉鉴积累的财富高达约2600万两......
<正>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暂时放宽了海禁政策,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于是,广东地方政府于1686年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