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难所相关论文
近年来,我国频发各种大型自然灾害,包括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4年的“威马逊”台风、2016年长江流域的水灾等,自然灾害给国家和社......
大规模灾害发生初期,应急物资往往不能及时供应,受灾群众因缺乏物资和服务产生痛苦感知.针对该问题,设计数值评定量表(NRS)构建痛......
最近,北京首个应急避难所的道路指示牌在元大都遗址公园朝阳路段全部竖完.沿公园附近的道路两侧一共竖立了12块指示牌.该牌为蓝底,......
化工园区内危险源数量多,分布广,易发生火灾爆炸等突发性灾害事故,人员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相对复杂。以后悔值理论为基础,结合效用函数,构......
城市建筑分布密集,人口数量众多,相对于农村来说,发生地震时城市所受到的破坏冲击力比农村要多得多。因此为了降低地震对城市的破坏冲......
应急避难场所的修建,说明政府管理中一个科学、透明的灾害处理方式和城市危机管理的意识正在形成。假如发生不可避免的灾害,假如灾难......
针对城市突发事件下人员疏散应急避难所的选择,从安全性、可达性、应急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评价指标的不确......
文章基于我国地震应急避难所的建设现状,提出室内避难所相对于室外避难所的优势。将学校内具有应急避难功能的空间划分为五大功能......
针对城市应急避难所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过多,利用粗糙集属性约简理论去除冗余指标.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时,利用粗糙集属性重......
以综合评判物元可拓法为评价方法,对城市地震应急避难所适宜性进行评价,可检验城市地震应急避难所建设的有效性。以城市应急避难所......
灾难发生后,当务之急是寻求避难场所。美国“未来创新设计博客”网站曾推荐介绍过5种可迅速启用的太阳能应急避难所,能使用太阳能技......
近年来,全球不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其中以地震带给人们的威胁最为严重。新西兰在短期内经历了两次大地震,其建筑物的破坏、次生灾......
为了做好灾害事前应对,需要构建合理的应急避难所选择评价体系。针对传统的选择评价方法在确立权重时未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利......
<正>在热播电影《2012》中,地震、海啸、火山等灾难集中爆发,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现实中类似的灾难或许不会发生,但12级以上......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地震多发国,2011年3月11日发生了自有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由地震引发的核危机更是给全世界民众带来了不同程......
城市绿地是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焦作市为例,将城市绿地分类与景观生态学指标运用到绿地应急避难所的研究中,对防灾......
日益凸显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对城市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急避难所是其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本研究利用福州市社区尺度的人口统计......
<正>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已有五年了,人们在为逝者哀痛、生者欣慰、救援者感动,更为重建而努力的同时,也在思考这场巨大的灾难对人......
作为减灾的重要设施,设立应急避难所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体现。本文介绍了城市应急避难所的一般特点和设立......
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针对地震灾区处于丘陵高山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论述特大地震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原则与模型。根......
城市安全是当今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给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灿烂的繁荣,同时也造就了城......
高校校园与防灾避难应急避难场所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城市突发灾害,经规划与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以为居民提......
城市在聚集财富的同时也在聚集风险,因此,各种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城市应急避难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设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
以重大自然灾害如2004年"12.24"印度洋海啸、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和2010年海地特大地震等为背景,针对灾区处于环境脆弱的丘陵......
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根据城市应急避难所的功能特点,从规划设计、内部硬件设施、外部软件环境3个方面出发,选定18个评价指标,构造......
日本和中国一样是地震多发国家,并在地震的应急能力上显示出了超强的能力,是世界抗震防灾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从技术、管理各个方面......
本文在对应急救援设施选址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突发公共事件下的选址特点,从需求角度对应急救援设施进行了合理分类,并分别......
城市防灾空间在城市灾时避难,灾后救助、应急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具备防灾能力的标志之一。在城市防灾体系规划中,城......
随着海洋平台规模的增大,海洋平台上的施工作业人员也逐渐增多,为了保障海上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海洋平台上设置了应急避难......
以虚拟区域和哈尔滨市道里区经纬街为研究区,以满足居民避难需求为目标,分别构建居民避难行动效率模型与应急避难所服务范围模型,......
每年全球都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受到地震、飓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失去他们的住所,在露天度过灾后最艰难的一段日子,由于没有受......
由于城市中人口高度聚集,一旦发生灾害需疏散受灾居民到应急避难所中,因此应急避难所选址的合理性与适宜性就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