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话语相关论文
本文聚焦当代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建筑——1985年完工、与孔府孔庙仅一墙之隔的曲阜阙里宾舍,设计师为戴念慈,师从杨廷宝,是中国第......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整体社会-知识制度发生了断裂性转型。而中国的现代建筑学科,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中国社会......
通过对19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建筑语境中“功能”概念的话语梳理及“功能”概念的转译由来的历史研究,及对比欧美建筑语境中的“fun......
1950年代初,新中国建筑业在进行基本建设过程中“不设计就施工”的现象层出不穷且造成了很多浪费,从而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在这......
"理论旅行"在中国的发生,作为一种"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典型模式,呈现出在西方话语影响下中国知识界的观念变化。在此背景下,......
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因为其定义的相对清晰性和肯定性在后现代主义描述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后现代主义性质以及Fredric Jame......
从思想文化层面探讨中国建筑传统的主要特征,首先认为《诗经》"斯干"、"绵"诸篇以经典文本的形式承载了中国建筑传统的思想基础,其......
文章通过图绘的方式,回顾20世纪中国主流建筑专业媒体中的核心话题,并试图提出结构性把握中国20世纪建筑话语发展演变的四种特定的观......
当代新修辞强调了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且受众反过来会极大影响修辞的优劣。目前基于建筑本体的建筑话语主要是从三方面建立:与周围环......
对"文脉"一词进入中国建筑话语的历史作出概览式的回顾,并分别以"阙里宾舍"和"西单商业大楼"为例,从设计者的自述与建筑界的评论入......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话语的叙事倾向于依靠术语与思辩式评述。尽管彼得·艾森曼为他的读者定义了一些词汇的含义,仍有一些术语的意......
当代建筑的美学观与传统建筑美学相比有着更加广泛的审美标准。这些新的美学倾向并不是对传统美学的否定,而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有益......
现代语言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句法学或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其中句法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彼得·艾森曼虽然在不在......
空间研究是话语批评通过话语语境化进行语言和社会研究的重要路径。在回顾西方空间批评理论基础上,结合Lyotard和Venturi等人关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