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造像相关论文
摘 要:药师佛造像的图式并不在于其托钵和持锡杖的独特性,而是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融通性。本文从药师佛造像与释迦造像、弥陀造......
弥勒信仰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佛教发展过程中衍生了多种式样.本文以甘肃北石窟寺第165、222窟的弥勒造像为例,探讨北魏至......
徽县佛爷崖石龛整体为一个摩崖帐式大龛,其中大龛4个,小龛16个,佛、菩萨、力士等雕像20身。帐形龛是北朝、隋唐时期的常见龛形。三......
河北省平山县西林山千佛堂石窟,开凿于安史之乱时期史朝义显圣元年至二年,由史朝义政权下的平山县官吏和普通民众集体出资建造,是......
七佛、七佛窟与七佛信仰魏文斌十六国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尤其是石窟造像中有一种十分流行的题材———七佛。七佛造像源于古印......
弥勒是北朝时期、特别是北朝早期河北地区常见的佛教造像题材之一。本文主要以造像题记为依据,结合佛教典籍内容,分析此时期河北地区......
<正>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播,最早传入汉地是经像并传。因僧人修道禅观,末法思想续佛慧命,建寺造像诸多功德,以及更为直观、简洁地......
<正> 在中国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弥勒信仰曾一度盛行,并对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作为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的内容之一,可在婆罗门......
<正>中国佛像艺术在历经了近一千年的传播和改革后,在五代、两宋时期出现了重要的转折,印度佛教中的佛传故事,佛本生绘画已不能引......
<正>弥勒信仰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即已始之,无论是上升兜率天的弥勒菩萨,还是下生阎浮地的弥勒佛,或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都广受崇奉......
<正>药王山位于陕西省耀县县城东2.5公里处,俗称东山,山上有五峰,即瑞应、起云、升仙、显化和齐天五峰,顶平如台,又称五台山。《陕......
龙门石窟的弥勒造像在武则天时期无论从造像数量、规模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逾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极盛今古的程度。本文从弥......
<正>1912年德国学者M. Wegner在德国的《东方学杂志》上发表了数篇有关弥勒图像的论文,开启了国外学者研究弥勒图像之新河。而大陆......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四川出土的三尊南朝弥勒造像的图像渊源,研究了南朝时期蜀地与西凉、荆州的佛教交流,揭示出造像所......
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弥勒造像是我民族文化的一宗珍贵遗产。它源于印度,流自西域,而极盛于中土,和同着“盛唐之音”登......
夹江千佛岩弥勒造像浅议千树德在四川使江城百五里青衣江畔的千佛岩摩崖造像中,现编号为135号龛的弥勒像长期以来一直都受到世人的关注......
北凉石塔上的易经八卦与七佛一弥勒造像殷光明我国目前已知北凉石塔10余座,纪年最早为公元426年,最晚的为公元436年。这些石塔的造型、雕刻内......
期刊
西安碑林收藏有一件刻有发辫的北魏交脚弥勒造像,本文通过对其艺术来源的类型学分析,推断出这尊造像的年代当在公元494年至507年之......
弥勒信仰随着佛教于汉魏之际传入内地,无论上生兜率天的弥勒菩萨,或是下生阎浮地的弥勒佛,都和三世佛、禅观及末法思想有着紧密的......
在龙门石窟造像中,弥勒的形象经常出现,特别是在武则天执政时期,龙门的弥勒造像出现空前绝后的盛况。武则天时期的弥勒造像是以《......
弥勒造像作为藏传佛教造像谱系中最常见的造像,其象征意蕴异常丰富,既有古印度佛教造像象征性符号,又有西藏苯教根基,还受中原文化......
弥勒是佛教中影响广泛、地位重要的佛菩萨。弥勒是梵语的音译,意为慈氏。他与释尊是同时代人,随释尊出家修习,释尊曾预言弥勒将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