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鲵相关论文
文章通过历次新疆北鲵柄息地种群数量调查记录、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及对当地牧民的走访,阐述了新疆北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
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fcus)于1989年首次在国内被重新发现以来,在10多年里又继续发现3处栖息地.文章对该种的发现及意义进行阐述......
目的:对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方法:采用瑞氏染色法和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新疆北鲵各种血细胞的形态......
文章旨在测定不同年龄人工孵化的新疆北鲵(一、二、四、五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日平均进食量变化、体重、体长的增长情况;对人工饲养......
新疆北鲵消化管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等四层。本文主要阐述了各层组织结构。......
本文报道了新疆北鲵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9.08%,氨基酸17种,无机元素有Ca等6种,成幼体食物组成中以石蚕及腺状介虫为主.......
2000-2001年人工孵化的新疆北鲵幼体,在饲养过程中意外患极严重肠胃疾病,该病菌为点状产气单胞菌,被感染的幼体死亡数达76尾,选用......
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是分布于我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两国边境极狭窄区域的孑遗物种。是新疆产的唯一有尾两栖类,笔者于1989年......
王秀玲 1940年生,教授。1964年毕业于新疆大学生物系生物科学专业。1989年9月重新发现新疆北鲵,并长期专注从事新疆北鲵研究和保护工......
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新疆温泉县6处自然栖息地的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遗传多样性......
“中国艾比湖流域可持续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新疆北鲵保护监测研究与公众意识提高子项目日前正式启动。......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新疆北鲵的室外和室内的人工驯养和繁殖研究,成功地繁殖出了新疆北鲵。研究表明,新疆北鲵繁殖期为4-6月,产卵和胚胎发......
新疆北鲵 Ranodon Sibiricus隶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 ,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IUCN)红皮书 ,前苏联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动物红......
文章通过历次新疆北鲵栖息地种群数量调查记录、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及对当地牧民的走访,阐述了新疆北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