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后注相关论文
关键词:金匮要略;方后注;辨证论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89-01 方后注是仲景辨......
小青龙汤为《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名方,临床广为应用。各医家虽对其疗效加以肯定,但对于《伤寒论》40条后小青龙汤去麻黄药味加减......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 凡《伤寒论》方药后均尚有一段文字,记录了各方的制剂方法、服用方法、治疗辅助措施、注意事项与药后反应等,后世注家常称之......
<正> 《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以选药精当、配伍严谨、疗效卓著而著称,后世医家称其为方书之祖,誉之为经方,在中医方剂学中......
通过分析《伤寒论》中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丸以及枳实栀子豉汤等方后注加减用药情况,探讨仲景......
<正> 近读《中医杂志》(1987年第二期)“《伤寒论》大柴胡汤应无大黄”一文后,笔者又细研经意,认为《伤寒论》大柴胡汤必有大黄。......
自晋·王叔和在《伤寒论》大柴胡汤方后注提出“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后,引起历代医家争议,孰是孰非,始无定论......
<正> 《伤寒论》通脉四逆汤原方中,是否有葱白,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大多宗成无已无葱白之说。笔者认为原方应有葱白。其理由如下:一......
对于"经方"的理解,历来学者不尽相同。在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理论及取象比类方法的启发下,文章借助自然界之树来说明经方与时方的关......
<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十枣汤,为中医峻下方剂之一,临床应用机会较少。笔者曾用此方治疗胸膜间皮瘤导致胸水一例,现就患者服......
本论文以宋本《伤寒论》“方后注”为研究对象,首先经过对古今相关文献研究的系统梳理,对宋本《伤寒论》“方后注”定义、内容做出......
<正> 读《伤寒论》者,常易忽略方后注。其实,方后注内容丰富,用意精巧,是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和处方用药规律的组成部分。试作探讨......
<正> “方后注”是指《伤寒论》方药后所载的自注文字。它不仅是《伤寒论》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内容之一,具......
<正> 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处处体现了对《内经》理论的具体运用,从诊断到治疗皆如此。可以说,《内经》是仲景学术......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由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被后人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现代对这部著作方剂研究虽然较多,而往往忽......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方剂学》135页炙甘草汤方如下:"甘草四两,炙(12g)生姜三两,切(9g)桂枝三两,去皮(9g)人参二两(6g),......
《金匮要略》方后注是张仲景辨证施治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方后指出药物的炮制、剂型、煎法、禁忌等,还紧扣病机,补充正文,......
张仲景善用大黄,为医林所共知。《伤寒杂病论》共载方331首,以大黄命名8首,复方34首。运用范围广,功效卓著,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