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农田相关论文
为查明集雨补灌对不同种植模式小麦的增产机理,于1998年在甘肃中部旱农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少量灌水使沟播春小麦出苗率提高......
为了寻求旱地农田耗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明旱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机制,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以玉米为研究......
本文以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7年的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农田蒸发蒸腾特性及产量效应,获......
1991 ~1995 年,在陇东半湿润易旱地区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通过氮、磷、有机肥三因素试验从生态学角度探讨了施肥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机理。结......
对典型旱农地区陕西长武县2002和2003年降水输入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土旱塬区2002和2003年通过降水输入......
水、肥是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的关键,也是制约该类型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能否充分发挥水肥的增产效应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现代旱地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宁南旱地农区退耕还林还草及生态环境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
期刊
在旱地农田少耕(RT)、传统耕作(CT)和免耕(NT)3种耕作土壤上,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与碱液吸收法(AA)同时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
在对华池县旱地农田低产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兴修梯田、保土保肥,推广旱作技术、充分利用有限降水,陡坡地退耕还林(草),改进施肥技......
天祝县地处祁连山东端,耕地中山旱地面积4.6万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3%,提高山旱地农田的种植效益,对发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举足......
通过DNDC(Version77)模型和田间原位观测,对北京地区大豆农田的N2O排放特征进行了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
十年九旱的恶劣环境给宁南山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但不屈的西海固群众和当地的......
在作物生长期内,通过田间自动采样系统的测定和室内温湿模拟实验,对北京地区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地下鼢鼠堵洞等习性,采用鼠密度调查方法中的“有效洞口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样点,有效开展地下鼠密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旱地......
旱地农田是大气中CO2和N2O的重要排放来源,农业生产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旱地农田土壤N2O和CO2排放机理、......
通过数学公式推导和土壤水分有关物理参数,研究了全生育期、夏休闲期覆膜微集水两种方式对水分生产潜力的增进机理,并就这两种形式......
CH4和N2O是大气中浓度仅次于CO2的两大温室气体,农田种植活动是CH4和N2O重要的人为排放源,因此,减少农业生产活动中的CH4和N2O排放......
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对北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粒级稳定性和有机碳的影响,可为提升旱作农田生产力和保护农田环境选择合适的管理方......
针对北方旱地农田N2O的产生机理、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指出影响旱地土壤N2O排放的主要因素是施肥、灌水和农田耕作等人为......
山西省褐土耕地面积达286.1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4.9%,对全省农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褐土大多数分布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偏......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干旱频繁发生。耕作制度上,由于现有传统的浅旋耕耕作及近20多年小型农机具在田间反复操作,使......
应用自动观测装置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典型天气条件下密闭箱内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连续测定,分析了不同气体排放通量的变化过程,研究......
甘薯是半湿润偏旱地区豫西的重要粮、饲与经济作物,虽较耐旱但也常因干旱而大幅度减产。经4 年定点试验,生育期降水对甘薯需水的满......
研究和系统分析了雨养旱作农田的施肥管理和肥料利用率等问题,认为有机无机肥结合施用是旱地基本的施肥制度;肥料-水分平衡管理,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