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隙特征相关论文
本文研究了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杜香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藓类落叶松林三种主要林型的不同林隙特征(面积、边缘木、......
太白山红桦林Betula albo-sinensis是秦岭中山带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但对植被属性认识尚有分歧。多数人认为桦林不稳定属次生林,......
为探讨我国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林隙干扰特征,对三峡大老岭地区这一植被类型进行调查,分析了植被中林隙的数量、类型及成......
期刊
本文主要结合围场县域包括塞罕坝林场研究现状介绍了油松人工林林隙的一些相关知识,然后重点探讨了油松人工林林隙特征对更新的影响......
以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森林群落林隙的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及林隙形成木(GM)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隙密度为18.5个......
通过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更新状况及林隙环境特征的调查,分析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树种在不同大小和年龄林隙中的更新密度、无性......
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各林分中的145个林隙进行调查,并对林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林分中林冠空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5.4—2......
对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的线状密度为 2 1 .1 5个 /km,扩展林隙所占的......
对桉树人工林林隙的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形成林隙的最主要方式是干中和干基折断,其次拔根倒、枯......
根据对三峡大老岭地区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林隙的调查结果,运用多种方法定量分析和检验了5种地形要素对林隙和3类林隙形成木(GM)各......
对黄龙山白皮松林林隙的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皮松林林隙形成的主要方式是人工砍伐,其次枯立、干基折断和干中......
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隙的线状密度为31.78个/km,冠空隙和扩展林隙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5.71......
通过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林隙的定量研究,发现其林隙大小以20~40和40~60m^2的中小林隙居多,林隙的年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