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文蔚相关论文
1920年,陈独秀从北京回到上海之后,《新青年》编辑部由此迁到了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 不同于北京杂乱衰......
最早的中共中央局机关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位于上海市南昌路100弄(原环龙路渔阳里)2号。曾是原安徽都督柏文蔚的寓所。1920年初......
1905年夏,陈独秀与柏文蔚等人结伴到皖北一带寻访、联络“淮上健者”。此次皖北之行,为集聚革命力量,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发挥了......
柏文蔚是安徽早期辛亥革命的重要组织者.首先,他是安徽多个爱国与革命团体的发起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尤其是他创立的同学会是安徽辛......
1905年,柏文蔚在位于芜湖的安徽公学任体操教习,陈独秀也在公学兼课,两人遂相约暑期访游皖北。归来后,柏文蔚遂于陈独秀、常恒芳等联络......
辛亥革命的元勋柏文蔚将军抗战前住在昆山,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抗战开始后,回到桐城居住。1938年春,柏文蔚到了......
民初时期柏文蔚和倪嗣冲都担任过安徽都督,然两人政见不同,不过均对治理淮河高度重视。柏文蔚着眼全局,系统性地提出了治淮主张,工......
辛亥革命后,柏文蔚亲统"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坐控津浦线,改任安徽军政府都督后,多次婉拒袁世凯的拉拢、收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
近几年来,研究“二次革命”的文章甚多,并有不少涉及到李烈钧与“二次革命”的关系,但总觉得有的问题还须进一步探究,比如,为什么......
作者认为,在二次革命中,柏文蔚一直站在反袁阵线的最前列,他高举反袁大旗,抨击袁世凯践踏民主共和大搞专制独裁的罪行,并组成革命......
【正】 陈独秀和孙中山是为中国革命建树过丰功伟绩的两位杰出伟人。虽然陈独秀与孙中山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革命目标不同,且......
<正> 战火重开:袁世凯玩弄阴谋,调遣大批军队南下镇压革命军,企图扼杀新生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