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介导相关论文
目的了解脆弱拟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对克林霉素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79株脆弱拟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
目的克隆耐药性淋病奈瑟球菌菌株与标准参考菌株之间的差异核苷酸序列. 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耐药性淋球菌与标准参考菌......
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药物作用靶位的变异、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和/或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导致药物在细菌体内浓......
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是一类广谱、强效的化学合成抗细菌药物.长期以来,细菌通过染色体介导的靶位点改变[1]、蓄积减少[2](包......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引起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失败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 AmpC 酶)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有关其......
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日益加重,以往喹诺酮类的耐药研究多集中在染色体介导的靶位改变、膜通透性降低、外排泵亢进机......
阴沟肠杆菌产Ⅰ型头孢菌素(AmpC)酶是导致其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AmpC酶多数由染色体介导[1],但近年来......
以16种β-内酰胺抗生素对临床分离产酶株(克氏肺炎杆菌2株、大肠杆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和6种标准产酶株(TEM5、SHV4、PSE3、OX......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近年来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已有研究报道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2]。尤其是多重耐......
目的:综述β-内酰胺酶的分类方法.方法:从β-内酰胺酶不同的分类中寻求最佳方法,进行概括.结果:β-内酰胺酶的分类方法较多,分类依......
小麦近缘野生种及某些野生草本植物具有的有益性状可导入普通小麦.通过小麦与近缘野生种的广泛杂交,以及对远缘杂种的细胞遗传操作......
随着临床上应用的抗菌药物日益增多,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耐药菌可引起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目前革兰阳......
以16种β-内酰胺抗生素对临床分离产酶株(克氏肺炎杆菌2株、大肠杆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和6种标准产酶株(TEM<sub>5</sub>、SH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