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松相关论文
黄土高原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原因,长期以来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其生态系统处于极度退化的状态,资源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空间结构是构成空间的个体或主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构成的空间集合体。森林空间结构可以定义为以森林中所有树木为个体,......
为揭示柴松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采用土钻法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柴松林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集柴松和油松天然林种子并进行播种育苗和栽培试验,比较研究2种松树1年生幼苗的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结果表明:在生理方面,柴松......
为了对柴松组织培养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柴松外植体处理方法和不同6-BA浓度对胚培养诱导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于柴松芽诱导的培......
以柴松不定芽为外植体,在保证基本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培养基种类、活性炭浓度、蔗糖浓度、转接周期等对......
为了探讨生长调节剂和营养液对柴松针叶束生根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2年生柴松当年生枝为材料,研究针叶束生根的最适合条件。......
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了松属6个树种的花粉形态,运用数据统计和图片分析的方法对花粉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松属6个树种的花粉大......
通过样地调查,对陕西子午岭的天然柴松林的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柴松群落中,共有52科120属162种种子植物,可划分......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柴松林生态系统空间尺度上碳储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
对黄土高原地区子午岭天然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 f.shekannesis)林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柴松种群结构呈反J分布......
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检验、W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对陕西黄土高原子午岭桥山林区柴松群落乔木层14种......
通过对柴松胚培养芽增殖分化的最适培养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适于柴松胚芽增殖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为1/2 MS;适宜的生长调节剂配比为:芽......
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与表型标记的方法对柴松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7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72条,多......
通过对陕西富县大麦秸沟地区柴松群落的调查研究,用STATISTICA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类型:胡枝子柴松林、水木旬子柴松林......
本研究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 f. Shekannesis)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征以及不同生境下柴松群落特征、种群......
【目的】比较干旱胁迫下,油松与柴松幼苗根、叶对K+、Ca2+的积累规律及其根尖表皮细胞对K+、Ca2+的跨膜转运模式,从K+、Ca2+平衡的......
柴松仅分布在子午岭富县大麦秸沟,与油松相比具有天然整枝良好、林分蓄积生长量高等优点,是陕北黄土高原天然林中重要的建群种。关于......
柴松是一种形态特征与油松十分相似的松属植物,其仅分布于陕西省富县和尚塬林场的大麦秸沟中上部,纯林面积约337.3 ha。与油松相比......
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 f.shekannesis)又称陕甘油松,是油松在黄土高原发生的变异类型,陕西省特有的优良用材树种。为了增加柴松......
柴松(Pinus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又称陕甘油松,是油松在黄土高原发生的变异生态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1992),仅在黄土高......
对柴松、油松的针叶(徒手切片法)和木材(木材切片法)解剖结构比较研究发现:柴松针叶的厚度、宽度均小于油松。柴松和油松针叶的单个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