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大黄汤相关论文
四逆散是张仲景《伤寒论》113方中之一方,它用药精炼,配伍谨严,疗效卓著。千百年来一直被历代医学家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成为最......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立的方剂有113个。这些方剂都具有组方谨严,选药精简,灵活多变的特点。而桂枝汤在这些方剂中又居于特......
药对沿革及理论研究概要滕佳琳(山东中医学院济南250014)关键词:药对;方剂学;配伍1药对沿革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最初防治疾病的活动,是......
本论文系统总结了《伤寒论》中方剂桂枝汤、麻黄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大青龙汤、苓桂术甘汤、栀子豉汤、白虎汤、承气汤、猪苓汤、......
案1 梁某,男,26岁,教师,2005年7月11日初诊。患者1a前外出淋雨后,身起风疹,未药而退,尔后时常发作,阴天加重,疹出奇痒钻心。曾用西药抗组织......
<正> 《伤寒论》278条之“脾家实”,历代注家大都释成脾阳恢复之意。笔者对此略陈管见。一、“脾家实”体现正气驱邪。《伤寒论》2......
目的:观察改良桂枝加大黄汤对慢性肾衰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腺嘌呤诱发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再用改良桂枝加大黄汤煎剂灌服4周。......
<正> 桂枝加大黄汤是《伤寒论·太阴篇》中的一张方子。该方是由桂枝汤原方倍芍药,再加少量大黄(原方为二两,约合现代6克)而成,用......
<正> 《伤寒论》中太阴病,只有八条条文,是全书中篇幅最少的一篇,尽管内容不多,但其中有争议的问题尚不少。现就太阴病的有关内容,......
<正> 桂枝与芍药一辛一酸,一散一收,合而用之则散中有收,收中有散,通中寓敛,守中寓克,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对立又统一,相反又相成.......
<正> 苏×芳,女,32岁,住启东县海东区建新二社。主诉:患荨麻疹已达五年之久。开始时,每年发五、六次。后来逐年加剧。今年起,愈发......
<正> 大黄在《伤寒论》中入方十四剂,论涉四十五条。仲景将大黄灵活巧妙地与清热利湿、理气、逐水、化淤等法结合,用以治疗痞证、......
目的 观察桂枝加大黄汤对慢性肾衰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用腺嘌呤诱发大鼠慢性肾衰竭建立模型,再用经方桂枝加大黄......
根据<伤寒论>中有关论述,把原著中用芍药的作用归纳为益营气以和卫气;阴柔而制刚燥;养阴血而缓拘急;通血痹而破阴结;缓肝急而通脾......
<正> 一、芍药甘草汤治腹痛《伤寒论》之芍药甘草汤,是一首柔肝缓急,治疗腹痛、手足拘挛疼痛的有名方剂,诚如《医学心悟》所云:“......
《伤寒论》太阴病中,太阴脾阳虚衰、虚寒之证,本应禁汗、禁下,但确有第276条太阴桂枝汤证之可汗,第279条桂枝加芍药证、桂枝加大黄......
<正>传统的中医药教育,常常将太阴病或者说脾虚寒证与理中汤挂在一起。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并且似乎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正>功用温阳益脾,甘以缓急;解肌攻里,祛其里实。方药组成桂枝加芍药汤:桂枝3两(去皮),芍药6两,甘草2两(炙),大枣12枚(擘),生姜3两......
<正> 本段条文指出了太阳病误下后转属太阴及太阴兼腐秽的治法。太阳病不当下而下,故曰“反”。太阳病误下后见腹满时痛是邪陷入里......
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病症,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期临床表现、疾病种类以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严重患者发作时表现为瘙痒难耐,往......
<正>慢性荨麻疹是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与病机复杂。目前,小儿发病率亦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西医应用抗组胺、......
<正>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载《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
<正>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载《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
<正>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出自《伤寒论·太阴病篇》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
应用桂枝加大黄汤治疗老年性慢性肠套叠;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胃神经官能症;百合地黄汤合栀豉汤治疗围更年期综合征,辨证准确,药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