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作用相关论文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建立,一方面丰富补充了中药药性理论;另一方面,也补充和发展了中药的临床用药原则,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的临......
药对沿革及理论研究概要滕佳琳(山东中医学院济南250014)关键词:药对;方剂学;配伍1药对沿革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最初防治疾病的活动,是......
苦味药的药性特征及其配伍作用初探孙大定(湖北省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43003)笔者对辛味药的药性理论及其配伍作用曾进行过初步探讨[1]。为进......
自从事医院药剂科工作以来,发现临床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也愈来愈引起医生的重视.本文从我院的病例及......
背景:白术为常用健脾益气中药之一,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可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
豆类发酵制品 豆豉 豆豉性凉,味苦、辛,具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认为:“豆豉有开胃增食,消食化滞、发汗解表、除烦平喘、......
中草药成份全面复杂,含有多糖、有机酸、苷类和生物碱等,这些物质能激活和直接提高机体组织和各类器官的防御能力,对病原和不良环......
甲氰咪胍(CMD)是一种H2受体阻断剂,主要应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卓-艾二氏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随着临床药理研究的进展及在临......
醋炙法是中药炮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通过液体辅料食醋与药物混合加热,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起到解毒、缓和药性,抑制偏性,矫......
目的:分析四逆汤配伍作用的化学及药效学.方法 :以分组研究的方式,将不同配伍的四逆汤3种有机成分、5种无机元素指标等进行对照分析,......
利水渗湿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十分广泛。故细析利水渗湿药在各类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认为利水渗湿药在方剂配伍中除发挥利水消肿、......
<正>中药之所以能治疗疾病,就是因为中药的性味有偏颇。按照中医理论,疾病的发生就是机体阴阳失去了平衡,根据辨证选用适宜性味的......
甲硝唑为抗滴虫药,亦具有抗厌氧菌作用,与其它抗生素联合作用,临床反映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低。此配伍作用是否属合理用药?为此,我......
<正> 曾报道,远志与酸枣仁中的活性成分3,4,5-三甲氧基肉桂酸(TMCA)及spinosin对反复低温应激模型动物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利用β-淀粉样蛋白片段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从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两个通路研究定志小丸对Aβ25-35引起的PC12神经细胞......
为进一步加强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对中药性味理论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现仍以《中药学》教材为依据,以所载188种苦味药为研究对象......
采用薄层扫描、原子吸收等分析技术和药理学研究手段,对不同配伍四逆汤的3种有机成分、13种无机元素及抗失血性休克等多项指标进行了系......
川芎-香附药对首见于《丹溪心法》,两药配伍使气血并调,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效,为临床常用药对。文章从药对的来源、配伍作......
目的观察泽泻汤及拆方对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法复制膜迷路积水模型,以颞骨切片蜗管面积与......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技术,......
应用薄层扫描法对不同配伍“四逆汤”的3种乌头生物碱毒性成分进行测定,认为甘草对附子确有高度显著的佐制作用,干姜也有类似甘草......
中药五味是中药性能的一个方面,它是直接从药物所具有的味来确定的,但实际上,它不仅表示药物的实际性能,同时还反映各种药物具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