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上海相关论文
20世纪上半叶,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相继建成,成为新型消费生活与商业文化的地标性设施.在位于当时商业最繁华地段、体现西方现代商业......
消费主义文化体系是建立在“消费社会”基础之上的文化体系。生存在“消费社会”中的传媒,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其在运作理念与传播......
本文从职业类型、教育背景、职业流动、职业收入、职业声望等几个层面考察1927至1937年间上海知识群体的职业分层.这一时期的上海......
民国时期上海的国药业鲜少在报纸上刊登广告,面对报刊上铺天盖地的西药业广告的冲击,如何在汹涌澎湃的广告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国......
革命文学作家对于民国上海都市空间具有独特的精神体验,上海对于革命文学作家而言不仅仅呈现为罪恶“渊薮”,更意味着子夜“战场”......
在抗战胜利后上海城市的接收中,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劫收”政策和官员巧取豪夺的腐败行为,使民间业主的正当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各类财产......
空间、政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受到当代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发端于民国时期的上海,革命文学作家对于上海都市空间具有独......
研究民国时期美术教学中旅行写生的发展历程,聚焦于当时在美术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 上海美专)。通过对上......
本文通过私人空间视角,考察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精神生活的主要形态与建构过程。知识分子通过个性化的装饰将书房从生活空间转变为......
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与大众媒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今社会,体育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而在近代社会中,作为体育......
中国城市中的公共浴室行业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北宋,并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发展到了顶峰。上海开埠以后,以“盆汤”著称的高......
明清以来,传教士的东来打开了我国医学传教的窗口,社会上层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知识。清中期广州地区成为传教士医学传......
<正>民国时期各种美术社团大量兴起,通过举办展会、编印刊物、鬻艺助赈等等一系列活动,壮大了这一时期的文艺力量。与此同时,在民......
<正>出版家沈昌文评价这本书:"这样的书,让我这个当年的上海‘小瘪三’大开眼界",作家阿城说:"写老上海的书,这一本最好!"......
一个世纪前的1912年底,一所以短期教授西洋绘画技法的美术学校在上海悄然成立,它由几个年轻人创办,其中最小的年仅十六岁,这便是日......
民国是我国现代出版业确立和快速发展时期,也是书业广告蓬勃兴起和最为活跃精彩的历史时期。当时的大型出版机构如商务印书馆、中......
上海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慈善事业发达。上海的慈善团体数量多,活动频繁,信息公开程度高,市民具有一定的慈善意......
本文依据上海市档案馆的有关档案、上海地方志史料和部分民国报刊,以民国上海的国药行业及其群体为考察对象,通过国药业与西药业的......
女子越剧为什么在民国上海生根开花?在中华大地众多的地方戏中,这唯一的女戏何以能够独领风骚?女子越剧这一现象又有什么样的文化......
民国上海城市的新变,将中国文人引进了一个与其士大夫传统疏离的空间。崛起于20世纪初的大马路(南京路),成了民国时期城乡文化心态......
月份牌——民国时期兴盛于老上海的广告招贴画,如今不仅成为有关老上海的热门收藏物,也在众多学者对其关注的过程中成为上海地方性......
<正>一、民国上海流行歌曲的概念及研究概述"民国上海流行歌曲"是指1927—1949年,借助大众传媒、由上海商家制作生产、歌词通俗、......
早期民国上海电影产业研究,大都属于公司编年史与作品评述的集成,较少触及整体宏观状态下的电影产业。以1921—1931年间上海电影制......
<正>民国报业大军中的旗帜《自由谈》《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1912年《申报》经史量才接手后,采纳了黄炎培、陶知行、戈公振......
1910年,中国东北暴发大规模鼠疫,数万人死亡,是医学史上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很少被提及的是,几乎与东北鼠疫同时发生的上海租界鼠疫......
本文研究上海民国时期的美术界对于境外文化的影响,聚焦于移居新加坡的上海美专艺术家教授,统计得两位:陈人浩与刘抗。两人活跃于......
本文拟从1934年前后发生在上海的大学生禁舞事件,来观察当时的学生生活的日常娱乐的展现形式,以及它是如何与政治生活发生勾连,而......
一.润例出现的社会背景润例是清末民国上海书画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它的出现正是因为艺术市场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上......
【正】近代中医药期刊蕴含丰富的资源,亟待开垦与挖掘。随着沈著的面世,有望改变"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引发近代中医期刊研究的......
<正>出版家沈昌文评价这本书:"这样的书,让我这个当年的上海‘小瘪三’大开眼界",作家阿城说:"写老上海的书,这一本最好!"《银元时......
民国上海是全国的出版中心、报业中心、电影中心和文学中心,它如同磁极一般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精英,他们的都市体验经由大众传媒的记......
公共浴室在民国时期上海的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清洁与保健场所、休闲与社交中心,还是一个庞大的劳务市场。但主流......
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共产党进入地下活动。斯时社会法统规定了各种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
中国现代作家的城市意识幽微复杂,它既关乎新文学的"现代性"问题,又折射华夏子民的城市文化心理。对通俗小说作家、左翼作家、早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