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转移相关论文
以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定3个水分梯度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0±5)%)、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5)%)和复水处理(干旱胁迫60天后......
间作系统中土著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氮转化核心微生物之间的互惠关系是科学调控氮素循环过程的基础。本项目在减量施氮与甜玉米//大......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黑龙江省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2019年,粮......
在自然界中,植株间存在竞争或互利的相互关系。而干旱胁迫环境下,相邻植株可能会通过改变相互关系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中,氮......
接种中慢生华癸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uii)93(Mh93)的紫云英-小麦间作体系已被证明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本实验通过二亲接合的......
间套作是多熟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间套作具有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大幅度增加植物......
选用氮素利用高效型和低效型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基因型,研究水稻氮素积累、转移特性的差异及其与氮素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结果......
以4个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吐丝前后氮累积量和氮转移的基因型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单209耐低氮能力较强;四密2......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而了解其之间的种间互作机理,对于维持混播草地的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
【目的】箭筈豌豆、毛叶苕子与春小麦间作是西北地区推广的新型种植制度。利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小麦间作对该系统中豆科绿肥的生......
在黄淮海夏玉米生产区,不同控释氮肥和尿素的配比下,研究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分配规律,以及相......
在盆栽条件下 ,采用 1 5N叶片富积标记方法 ,研究了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氮素的双向转移及供氮水平对氮素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
以强筋小麦烟农21号和中筋小麦鲁麦21为材料。研究了灌溉处理对小麦植株及籽粒氮的积累、运转特性的影响,以期为优质小麦的高产优质......
对成都平原典型代表区饲用玉米(Zeamays)-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种植系统(简称CIS系统)内氮素需求、转移、利用、通量与氮素平衡......
选取滇池流域蔬菜设施保护地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ramosa)种植区进行研究,分为高量组和低量组两个组别进行,每组分别设置9个......
在大田条件下,以扬饲麦3、扬饲麦l、苏啤2号和扬农啤2号等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在0、75、150、225kg/hm^2 4个氮肥处理水平下,研究了大麦......
以常规水作为对照,研究了覆膜旱作、覆盖秸杆旱作和裸露旱作处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田间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旱作水稻的籽粒产量、......
为阐明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玉米叶片衰老过程对玉米中氮素转移的影响,进行了大田试验,通过设置3个灌溉水平(150、300、450 m 3/hm^2......
期刊
在生产实践中,种植更多的豆科植物或者让豆科植物参与作物轮作当中,可以减少植物对矿质氮肥的依赖,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环境的可持续......
植物种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相关微生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来实现。豆科与非豆科植物的互作是研究植物种间关系的理想模型,但是对其互作......
以花生和旱作水稻为材料 ,采用分隔方法和15N同位素示踪法 ,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研究了水稻与花生间作复合体的氮素营养优势、间作花......
对小麦氮素营养与籽粒灌浆期氮素转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过去进行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最终累积的氮素有相当一部分来自......
采用花生叶片15N富积标记法和15N同位素稀释法两种标记方法研究了水稻 花生间作条件下花生的生物固氮以及花生向水稻的氮素转移。......
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氮肥试验、盆栽氮肥标记试验、大田验证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彩色甜椒整个生长期内氮肥......
水稻是应对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安全需求的重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然而,由于自然土地有限,人口不断......
【目的】研究燕麦‖花生间作系统中燕麦和花生的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花生根瘤固氮酶活性、固氮量及花生向燕麦的氮素转移量,......
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简称豆/禾牧草)之间的氮转移在草地农业系统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系统和......
通过6个灌溉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次数和灌溉量对麦田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NO3ˉ-N)淋失以及冬小麦各个生育阶段氮素吸收转......
本研究以羊草-沙打旺、羊草-兴安胡枝子、羊草- 花苜蓿和羊草- 紫花苜蓿混播草地为对象,比较4种豆科牧草在松嫩平原半干旱地区的生物固氮......
为探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对氮素营养的种间促进机制,采用叶片15N富积标记法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A1)和小麦/玉米/甘薯(A2)2种套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