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幼虫相关论文
于2000~2003年对硬壳蛤人工促熟、催产、孵化、浮游幼虫培育等人工育苗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潮间带池塘底播(砂、泥两种滩底)、池......
毛蚶是我国重要经济贝类中的一种,随着天然资源的匮乏,人工育苗及放流是保证其物种资源的有效方法,而其成败的关键在于浮游幼虫的培养......
虾夷扇贝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之一,育苗方式分为人工育苗和天然采苗。天然采苗具有抗逆性强、污染小、生长快等特点,因此......
虾夷扇贝自引入我国之后,在辽宁、山东等地迅速发展。目前,天然采苗获得的种苗在人工养殖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
马氏珠母贝是我国培育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主要用于生产规格6~8毫米的有核珍珠,其培育的珍珠被称为"南珠"。近年来,不少育苗场在马......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不同调查时间和区域浮游幼虫的组成类型、丰度变化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表层......
根据鲍育苗中常用的6种底栖硅藻氨基酸的组成分析结果,选择15种人工合成氨基酸作为诱导物质,进行鲍浮游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实验,......
杂色蛤,俗称花蛤,是福建省的四大贝类之一.近几年,南方虾塘混养花蛤和北方海区底播花蛤的发展促进了花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和完善......
2012年在老铁山黄渤海分界线附近海区和位于旅顺渤海沿岸的董坨子海区进行了不同海区虾夷扇贝海区采苗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海区的采......
以室内育苗池或玻璃缸养殖方式,研究了不同培育密度、换水量和倒池培育对珠母贝浮游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育密度......
文蛤人工育苗过程中,D型幼虫经过3~4天的培养,就开始从浮游幼虫到匍匐幼虫的变态附着过程。这是的变态成活率往往决定整个育苗的成功......
2010年在山东长岛县大钦岛南部海区进行虾夷扇贝采苗试验。采用规格为35cm×50cm的12目聚乙烯网袋组成的采苗器,垂挂于浮筏上,......
试验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浮游幼虫试验密度为5,10,15,20个/ml,各组幼体的平均日生长速度依次为18.7,12.1,11.2,8.3μm,成活率依次......
2005—2006年,在大连旅顺沿海进行了虾夷扇贝海区采苗试验。试验结果为:2005年月亮湾海区采苗密度,第1批为231枚/袋,第2批为423枚/......
本文主要研究2000年厦门3个重要养殖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并就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这......
脉红螺浮游幼虫聚缩虫病的观察及药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8月间,海水温度由(24.6±0.1)℃逐渐升高至(28.0±0.2)℃,盐度由(28.6......
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隶属于星虫动物门、革囊星虫纲、革囊星虫科,为我国的特有种,也是我国星虫中产量较大的物......
随着虾夷扇贝增养殖生产的发展,亲贝资源量逐渐增加,在繁殖季节海区出现大量虾夷扇贝浮游幼虫,为充分利用浮游幼虫资源,获得优良虾......
合浦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人工育苗在60年代中期初获成功。随着生产的发展,由小规模的育苗水体逐渐扩大到水池式的生产,育苗......
为研究靓巴非蛤幼苗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特点,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连续观察并记录了靓巴非蛤浮游期幼虫及稚贝的形态变化过程和生长情况......
<正> 泥螺(Bullacta exar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是滩涂常见小型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
<正> 泥螺Bullacta exarata(Philippi),俗称“麦螺”、“梅螺”、“黄泥螺”、“吐铁”等,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
蝾螺(Turbo cornutus S.)为蝾螺科(Turbinidae)中大型草食性种类,是日本北海道南部以南沿海分布较为广泛的重要经济贝类之一,其渔获量......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我国传统的经济养殖贝类,近年来在扇贝种苗繁育及养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示了实现栉孔扇贝的良种化,......
根据1998年2月至1999年5月在北部湾海域按季度进行的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本文研究了北部湾海域浮游幼虫的主要类群及其......
为了研究西施舌浮游幼虫阶段的基因表达规律,构建了7日龄浮游幼虫的cDNA文库,对文库质量的分析结果表明,cDNA文库的库容量为2.3×1......
期刊
本文报道1975—1981年露天土池人工培养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et Reeve)(简称蛤仔)的附着稚贝至蛤苗的生产......
期刊
<正>在扇贝育苗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浮游幼虫的下沉,并使面盘脱落,导致育苗失败。现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分析造成幼虫下沉......
<正>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命空间。根据R.D.Barnes(1968)的动物分类系统(修改),动物界计有37个门,其中34个门为无脊椎动物,31个门为......
为了解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最适培育条件,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海水盐度、pH和饵料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
土池大水面培育花蛤苗种技术的突破,实现了花蛤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我们在莆田北江垦区1500亩(单口池塘)的......
采用马粪海胆胚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柴油、船用柴油和船用重质燃料油分散液(WAF)对卵细胞、精子及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并通过色谱-......
福建省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立了杂色蛤仔(Venerupis variegata)土池育苗的技术工艺,此后,逐步向大面积的垦区育苗发展,并在生产......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亦日益增加,海洋贝类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
2006年6月~2007年1月,对等边浅蛤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幼虫培育、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胚胎繁殖盛期......
通过投喂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藻类对毛蚶浮游幼虫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的单细胞藻类中湛江球等鞭金藻的效果最好,微......
在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ck)人工育苗中,除了水质和环境条件(如温、盐度和光照等)是影响幼虫生长发育、变态和存活的......
研究了湛江等鞭金藻、等鞭金藻OA-3011、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巴夫藻、面包酵母、光合细菌单独及多种混合投喂对珠母贝浮游幼......
采用金藻、金藻和云微藻、云微藻三组饵料分别投喂斑玉螺浮游幼虫 ,每天测定壳宽和存活率 .结果表明 ,1 0d后 ,投有金藻的两组存活......
根据1982年、1983年、1984年辽东湾自然海区毛蚶浮游幼虫调查、生殖腺组织切片比较、生殖腺指数测定以及1983年毛蚶室内产卵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