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刻相关论文
漏刻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计时工具,对提高古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古代漏刻计时原理为基础,结合现代钟表计时装置,通......
中国古代公共设施的发展与应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古代,如井亭、平安......
《全芳备祖》是南宋一部专门辑录植物资料的类书,因保存了较多他书及本集已佚的诗词作品,遂成为后世历代重要的辑佚工具书,具有较为重......
钟表是现代人类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一个社会对于时间的重视程度,可以判断出该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和文明水平。世界发展到今日的......
壶,器皿的一种,是指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早期的壶形由口、颈、腹、足构成。壶,造字本义是指鼓腹......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邮政通信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各类邮政业务有了飞跃发展。怎样通过邮集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后,新疆邮......
在古装戏剧或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这样的话:“你等我一刻钟。”另《汉书·昌邑哀王刘髆(bó)传》载:“夜漏未尽一刻。”以上出现......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懂得计时的国家。商朝后期,中国就出现了把一昼夜分为100等分的百刻计时制,而且历朝历代沿用不衰,一直到清末才废止......
(接上期) 二、刻: 占代使用漏壶计时。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
薅草锣鼓在我国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很早便见诸文献记载。若仅依赖文献,后人仅能从简洁的文字中对其进行感性认识。通过对薅草锣鼓......
本文考释史书语词五条,有的是抉发新词新义,有的是对辞书的解释提出不同看法,有的也对语词的源流进行考察。引例仍以史书为主,间亦......
手把件是种能在手掌上欣赏和把玩的物件。它很小,但它有历史,有时光的凝聚,有美的缔造和解读。它是自然与人类思想、才华、智慧的结晶......
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了》以其质朴深情感动无数人唏嘘落泪. 连习总书记都要不无感慨地说,“我的时间都去哪......
漢文在傳統的東亞漢字文化圈内具有共通文字的地位。作爲書面交流的重要形式,漢文尺牘不僅在中國而且也在朝鮮、越南、琉球、日本......
前人在校勘刘焯《皇极历》中的24气夜半漏刻与昏去中星数表时,仅关注24气的对称性,及昏去中星可由夜半漏刻归算这两点。本文通过分......
以漏刻为例,简单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钟的历史以及特点.文中逐个介绍了中国古代几种典型的漏刻并分析了它们的特点以及优缺点.并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惜时如金,留下很多关于时间的佳言妙语。先民无论记年记月还是记日记时,都有一套严密完整的......
漏刻是中国古代时间计量之最重要工具,其使用过程中,需要在特定日期更换漏箭。前人对漏刻改箭原因的解释,未达成共识。文章根据《......
期刊
【正】 钟、鼓、更、漏,是我国古代报时和候时的重要工具。在钟表未发明之前,这些就成为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计时之器。因为其他......
《准斋心制几漏图式》是研究漏刻“随刻改箭”之最重要文献,自清人黄丕烈以来,该书被认为成书于宋代,而其价值亦为令人所忽视.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