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黄土高原相关论文
文章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相关做法和措施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与措施,从而为指导同类地......
文章从地理位置以及降水量、径流量初步分析探讨,得出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却又降水集中和不合理的耕垦,水土流失极为严......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黄土高原人民为了遏止该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坚持不懈地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创造了令世人赞叹的业绩。但......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 ℃初日和高空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并建立了西峰代表站的气候预测方法.结果......
干旱是甘肃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的发生包含许多复杂过程和条件,因而研究一个考虑因子较为全面的干旱指标较为......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气泉站的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和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的苹果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及对苹果......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初日和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分析了近40年甘肃黄土高原区域作物生长期土壤干旱和气候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1) 土壤干旱和气候生产力在空间上表现为全区一致,......
<正> 近几年来围绕我国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是否存在过森林的问题,在学术界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通过在有......
<正>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有无森林的讨论,已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1981年,历史学家史念海先生发表《黄河中游森林的......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的战略思路在总体建设上突出水土保持 ,在区域建设上突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在行业建......
【正】 甘肃黄土高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西部,它西起乌鞘岭,东抵子午岭,南至太子山、西秦岭和甘陕省界,北止甘宁省界,包括临夏州、......
为了客观分析并揭示甘肃黄土高原近52年各季极端降水过程的气候变化事实,利用甘肃黄土高原地区1960—2011年12个站点及周边4个站点......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初日和高空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建立了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
近 2 0年来 ,甘肃黄土高原林业有较大发展 ,森林覆盖率 1 4.0 6%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经济林占有相当比重 ,其挂果面积占全省经济......
<正> 今天的甘肃境内,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地区。对甘肃历史的研究,是研究祖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诸如彩陶文......
本文采用气候学方法计算了甘肃黄土高原林木生长期的蒸散耗水量,与实测资料对照表明,计算值较符合实况.根据乔木生长期的耗水量指......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55个气象站在1968~2000年间的春季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春季干湿指数,划分了春旱标准,用REOF方法进行了气候分区,分析......
采用太阳总辐射气候学经验公式,估算了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农耕期的太阳总辐射,分析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光能占有率和光能利用率。提出了......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1971年~2000年43站的春季平均气温资料、西峰站1981年~2000年冬小麦及1984年~2000年苹果树春季生育期资料,对甘肃黄土......
<正> 近几年来围绕着我国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是否存在过森林的问题,在学术界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通过在......
本文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讨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和土地制度的关系。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清代土地数量、质量和类......
甘肃黄土高原属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过渡区。潜在蒸散量大于降水量,土壤水是影响冬小麦生产最直接因素。运用甘肃西峰农业气象试验......
<正> 在各森林植物地带各类型区内,就每一造林地而言,由于局部地形、微域小气候、土壤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乔灌木树种的适应......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地区1960—2011年12个及周边4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用阈值检测方法计算出甘肃黄土高原地区极端降水的阈值并......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代表站地温、土壤含水量及降水资料,运用统计模拟方法,分析了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及土中热交换特性,评述了水热耦合......
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土地贫瘠,自然环境恶劣,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对此,中央和省上都非常关心,下决心要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要认真切实......
干旱是限制甘肃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适合该区的干旱指标,是进行有效干旱监测的基础。为了制定出考虑因......
用Penman公式计算了甘肃黄土高原20世纪60-90年代40a来的潜在蒸散值,分析了潜在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与蒸发皿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
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而干旱灾害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居于自然灾害之首。......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42个气象站1961-2000年3~7月降水量和1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逐年3~11月上旬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分析了甘肃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