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余粮相关论文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介绍了一个用土茯苓充饥的故事:传说在大禹治水时期,所遇困难重重,庄稼被水淹,缺衣少食。于是大禹一边忍饥挨饿......
目的分析禹余粮药材中铁元素的价态与含量,并考察炮制前后铁元素含量与价态的变化。方法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二价铁的含量,并通......
目的为商品禹余粮的品质鉴定、开发应用优质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NH4SCN、Ag-DDC比色法分别对不同来源的禹余粮及其混淆品共26......
中药禹余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limonite),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
禹余粮为临床收敛涩肠的上品药.来源为褐铁矿,分布广,因产地、个体性状差异较大,造成品种混乱,临床常出现伪品.可通过性状特征、化......
采用煎出率为指标,对禹余粮炮制工艺进行研究。初步认为:采用粒径0.5cm样品、煅制温度550℃、时间25min、醋淬3次为较好的炮制工艺......
以Fe^2+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煅淬禹余粮炮制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工艺条件为药材直径为1.7cm,煅至红透,用30%的醋淬。......
<正> 我们用中药消食药袋敷贴穴位为主,治疗小儿厌食症1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2~5岁......
近日在收拾家中废旧报刊时,偶然看到1997年7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健康周末)洪钧寿先生撰文“禹余粮”典故。文章从杭州胡庆余堂......
【正】 考古学报1983年4期刊登《山东巨野县红土山西汉墓发掘报告》一文,其中论及出土丸状物(发掘报告称药丸)的属性问题,本文拟对......
<正>禹余粮是一味常用矿物药,采自褐铁矿。笔者自2001年以来,在国土资源部科技外事司的支持下对禹余粮进行医药地质学研究。主要研......
目的:通过比较灶心土、赤石脂和禹余粮的热解特性及红外光谱相似度来探讨赤石脂、禹余粮替代灶心土的可行性。方法:热解特性研究采......
【正】 《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较集中地汇集了道教外丹术的大量资料。道教炼制丹药的主要目的,是企图能炼得一种“......
<正> 恶性肿瘤常称为癌,它是包括一切恶性瘤,例如来自上皮的癌瘤及来自非上皮的肉瘤等皆是。关于这些癌瘤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是有很......
<正> 金石药,又名矿石药,含有与生命活动及疾病过程密切相关的常量或微量元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8味矿石类药物组方20首;《金......
<正> 活血药在泻痢中的应用,与证候病期病情有关。临证见湿热毒邪蕴结肠络,大便有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时,古即有“行血则便脓自......
目的:对不同矿物成因禹余粮进行矿物成分及含量分析,评价不同矿物成因禹余粮质量,并筛选禹余粮优质矿产资源。方法:通过偏光显微镜......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与反复发作等为主要特征。肠镜检查表现为受累结肠黏膜呈浅表性溃疡、充血、水肿......
<正> 中医对于急性病的诊治,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经验。不断地总结中医诊治急重病的经验,是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的一个极其重......
<正>江苏省中医院单兆伟教授多年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主要病机溃疡性结肠炎以久泻为特征,久病......
<正> 孙思邈生于初唐,京兆华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博学多闻,对于祖国医学研究尤为精深,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书中在......
目的:为更好地控制禹余粮的质量,对禹余粮的矿物组成进行分析并建立其X射线衍射(XRD)Fourier指纹图谱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
对矿物药禹余粮的名称、产地、来源等方面进行整理,同时对禹余粮的成分、药理和质量控制等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进一步的药......
加味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子宫脱垂夏县中医医院(044400)常桃英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李凤仙,王淑珍,郭盾子宫脱垂疾病,临床上除了行韧带缩短术和子......
<正> 醋在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称为"苦酒";明代李时珍称之为"醯""、酢",浓度高而味厚者称之为酽醋。其性温,味酸苦,入肝经,无......
<正> 一、前言“泄泻”是夏秋两季常见的病症,根据我所去年夏秋两季门诊人数的统计,患泄泻的人数,就占治疗总人数的23%强。此病稍一......
<正> 奇经八脉的理论散见于《内经》。《难经》和《奇经八脉考》论述了八脉的循行和主病,但缺少辨证论治。孙思邈《千金要方》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