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藏相关论文
我国刑法分则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明确规定了窝藏、包庇罪。并且,规定其主体为一般主体,并无例外。笔者认为此种刑法规定未免过于......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朝汉宣帝时期确定的一项刑法适用原则,其后的各朝各代均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原则,但在我国现代《刑法》中却......
2010年125的一天,嘉峪关市民赵女士的丈夫朱某一连几天不见踪影,而家中地下室内竟然有一长一短两杆枪。多方查找无果后,恐丈夫遭到不......
我国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亲亲相隐的”原则就是在儒家道德观中的“亲亲”在刑法上的落实与体现.这一原则一直占据着我国古代司......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下游犯罪,此类犯罪的存在客观上彰显了司法机关打击毒品犯罪的决心。自《关于......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已经成为毒品犯罪中一个重要的罪名。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研究从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
连累犯即犯罪的牵连行为。它不同于复杂的共同犯罪,也与简单犯罪有别,是一种有着特殊内涵的单独犯罪。现行刑法中连累犯的规定呈现增......
我国现行刑法第312条规定了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由于立法表述上的高度抽象性和不完善性,使得司法机关对现实生活中发生......
[2009]15号司法解释在广义的洗钱犯罪基础上,将《刑法》第312条与第191条、第349条界定为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因而承认其法条竞舍......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310等的规定,窝藏、包庇罪的对象就是与其事前无通谋的“犯罪的人”,、但对此处“犯罪的人”不能根据我国《......
“亲亲相隐”制度源远流长,在古今中外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国现行刑法对窝藏、包庇类犯罪的规定中全面舍弃了“亲亲相隐”制度,......
我国的刑事立法是否应当根据"亲亲相隐"思想将亲属排除在窝藏、包庇犯罪的主体范围之外,或者将亲属间的窝藏、包庇行为规定为法定......
<正>抢劫、抢夺是多发性的侵犯财产犯罪。1997年刑法修订后,为了更好地指导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
我国现行刑法中的窝藏毒品罪罪状简略、案例缺乏,导致理论及实践中都存有争议。本文重点就该罪主观方面的"明知"、客观方面的"窝藏......
共犯之间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行为是否可以认定为窝藏、包庇罪,我国《刑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肯定说......
我国现行刑法第310条规定的窝藏、包庇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且没有针对一定范围内与被窝藏、包庇者有亲属关系的人犯本罪而对其作......
容隐原则在不同社会制度的法律中都存在,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告人的近亲属有拒绝出庭作证的权利,体现了情与法的交融。从人性......
我国1997年刑法对窝藏、包庇罪进行了修订,但这并不意味着刑法对窝藏、包庇罪的规定就是完善的。事实上,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围......
代人顶罪替刑行为古已有之,而近来此类事件频现报端,顶罪替刑犯罪呈上升趋势。我国现行刑法没有像我国台湾刑法那样就顶替人犯罪作......
纵览我国古代的刑事律法,可以看到,“亲亲相隐”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尤其是自西周时期以来,一直是倍受重视的一项伦理道德和法律原......
“亲亲相隐”原则最早起源,是中国古代先秦儒家“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的理论学说。随着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亲亲相隐”的......
我国刑法对窝藏、包庇罪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