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七军团相关论文
在中共党史上,粟裕3次蒙冤。粟裕于1958年被诬为“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的经历多有见诸报端,但前两次蒙冤的经历则鲜为人知......
第一次使用“长征”一词 1935年5月,在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长征”一词。目前可查的历......
在党的百年历史长河中,遵义会议以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被载入史册。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失败 1934年7月,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接连失利,苏区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4月,中央苏区闽赣省成立,下辖25个县,闽北苏区占了其中11个县。这11......
蒋介石是个不轻易低头认输的人,接二连三的失败,并没有使他改弦更张,他一心要消灭共产党和红军。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以100万大军......
<正>1.贺页朵的"宣誓书"井冈山博物馆讲解员:各位观众大家好,咱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文物,是一位农民党员冒着生命危险保......
在石峰村、在矮房的粉墙上墨渍和锅底灰也是一把强有力的枪一百多条标语和漫画一百多条真理指明方向北上北上一致抗日我来到石峰村......
粟裕(1907—1984),侗族。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粟裕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跟......
1936年7月,陈云化名廉臣编写的《红军长征随军见闻录》在莫斯科出版,在谈到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时,他指出:“第一个原因,赤军......
寻淮洲,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红军‘嘴击将军”。他生于湖南侧阳县莲溪乡黄狮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投笔从戎,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正>1934年7月,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处于严峻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开赴皖浙赣边区,开展......
85年前,为了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唤醒全民族抗日热情,方志敏和被称之为'长征出发的第一缕红飘带'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
<正> 一九三四年红军主力北上之前三个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正酣之际,当时的中共中央曾派出一支红军部队,举起北上抗日......
善于“偷”师的学生 朱德说.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从现有史料看,红军时期,粟裕与毛泽东集中相处的机会只有在蛟洋的3个月......
<正> 一九三四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吞并了我国东三省后,又侵占了热河、内蒙,并加紧对华北各省的侵略。我党中央鉴于当时民族危机严重......
<正>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连罗党组织和游击队配合下,由参谋长粟裕亲自指挥,以两个小时的战斗,攻克罗源县城,消灭......
<正>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简称红七军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之一。她自一九三三年七月在闽赣苏区......
1934年7月初,为减缓国民党军对江西中央苏区中心地区全面进攻的压力,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中央革命军......
<正>为了宣传和推动抗日,策应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调动国民党军回撤后方,1934年7月5日,中革军委决定,由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
这是一支因掩护中央机关及中央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而没有参加长征的红军主力部队,也是一支肩负历史使命、孤军深入敌后而浴血奋......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自离开江西瑞金以后,首先踏入福建,先后经闽西、闽中、福州、闽东,穿过浙南一些地区又转入闽北,然后......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节节失利,到一九三四年夏,中央苏区的军事形势已十分危急。中共中央......
1961年9月,毛泽东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蒙哥马利称赞毛泽东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并特别指出其运筹的淮海战役令人不可思议......
黄道,1900年5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横峰县姚家垅。他7岁开始进学堂,23岁在北师大就读时,由李大钊、陈毅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任北师......
闽赣省是1933年4月26日由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0次常委会批准建立,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开辟的新苏区。1932年10月,中央红......
第七集无敌大将(上)一粟裕,湖南会同县人,1926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暴动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一九三四年一月月初周思来电召红三军团政治委员杨尚昆到瑞金,对东方军第二次入闽作了指示,并给其配备一个炮兵营,以加强作战能力......
“我们要共同记住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这个中国历史不能忘记的红色地标村,并以《北上抗日宣言》所倡导的民族统一战线精神,团结一......
<正>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几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
<正> 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新进攻,粉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