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抗日先遣队相关论文
刘畴西,1897年出生在望城县(今望城区)靖港镇一个农民家庭。他走上革命征途后,先后担任过红二十一军军长、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和红十军团......
中共中央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简称“抗日先遣队”)既是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激烈交织变化的产物,又是中共中央急于......
[摘 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作为红军长征的序曲,无论其对第五次反围剿的作用,还是在闽浙皖等省的影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一些认......
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与长征的关系是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肯定方志敏等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揭开长征序幕的历史地位;......
1934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赣苏皖边地区,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发动游击战争。关于组织......
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九三七年)幽谷余作是篇,因限于篇幅,不能详尽;惟举其荦荦大端,以存中国民族近代史迹一页耳。余既非参与其役,又未......
<正> 今年八月二十一日,是柯村暴动五十三周年纪念。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在今黟县柯村地区(当时属太平县)爆发了一起农民暴动......
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的原因;又列举了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四大历史功绩,肯定这支部队的'得'.......
过去一些有关中共党史或革命史的著述,在提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时,常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的说法。这样的说法是不妥的。......
<正>1.贺页朵的"宣誓书"井冈山博物馆讲解员:各位观众大家好,咱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文物,是一位农民党员冒着生命危险保......
方志敏、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及创建的红军队伍都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作......
创造性地开创“方志敏式”根据地模式“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这三种革命根据地模式,是毛泽东在1930年1月给林彪......
红色旅游是集观赏性、参与性、学习性于一体的专项旅游活动,不但为旅游者提供了可具观赏性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点,而且在旅游过程中......
闽浙赣边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创立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基本地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则是闽......
寻淮洲,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红军‘嘴击将军”。他生于湖南侧阳县莲溪乡黄狮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投笔从戎,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正>1934年7月,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处于严峻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开赴皖浙赣边区,开展......
中国梦,人民的梦,民族的梦,中华儿女梦寐以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之抛头颅......
方志敏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后期军事活动的主要领导人。1934年11月,他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对内称红10军团)深入国民党统......
85年前,为了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唤醒全民族抗日热情,方志敏和被称之为'长征出发的第一缕红飘带'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于1934年7月出发,转战赣闽浙皖等数省,终因寡不敌众,大多数悲壮牺牲。在这期间,他们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正】 关于长征——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事前有无准备的问题,历来说法不一,过去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仓促转移","行动上无计划","......
【正】 江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上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地位更是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6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孤军远征10个月,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
<正> 一九三四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吞并了我国东三省后,又侵占了热河、内蒙,并加紧对华北各省的侵略。我党中央鉴于当时民族危机严重......
肩负着郑重而又光荣的北上调敌、宣传抗日的任务,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6日从红都瑞金誓师北上,前后历时6个多月,行......
<正>1934年,因为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蒋介石杀气腾腾,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先后构建了四道封锁线,企图......
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与长征的关系是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肯定方志敏等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揭开长征序幕的历史地位......
1934年7月初,为减缓国民党军对江西中央苏区中心地区全面进攻的压力,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中央革命军......
在土地革命期间,皖南的地方党组织和革命武装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使得中央考虑到派遣北上抗日先遣队赴皖南发展新的苏区。为了创建......
<正>为了宣传和推动抗日,策应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调动国民党军回撤后方,1934年7月5日,中革军委决定,由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
这是一支因掩护中央机关及中央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而没有参加长征的红军主力部队,也是一支肩负历史使命、孤军深入敌后而浴血奋......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福建黄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前三个月,有一支6000人的红军队伍,深入闽浙赣皖四省国民党统治区,沿途揭露日本帝......
北上抗日先遣队是在中国革命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中共中央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既是处于分兵御......
1961年9月,毛泽东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蒙哥马利称赞毛泽东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并特别指出其运筹的淮海战役令人不可思议......
<正>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外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般认为红军长征的开始,是“左”倾机会主义统治的党中央......
“我们要共同记住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这个中国历史不能忘记的红色地标村,并以《北上抗日宣言》所倡导的民族统一战线精神,团结一......
【正】 在红军长征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曾几次组建了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央红军长征前夕,1934年7月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就颁布过......
<正>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几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
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使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取得了统治地位。由于左倾错误的领导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遭受了重大......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80多年来关于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材料、取得了丰硕成果,并......
<正> 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新进攻,粉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