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阔叶混交林相关论文
长白山古称不成山,2000多年前就已载入史册,它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广义的长白山,即长白山脉,是东北亚地区山地的总称。狭义的长白山则......
红松(Pinus koraiensis)阔叶混交林是我国温带地区的顶极群落,无论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是木材工业生产上,都是本地区最重要的森林......
天山雪岭云杉林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 尖峰岭热带雨林 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
在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内,由于树倒形成的坑和丘微立地,增加了林地的复杂性,促进了森林群落中周围树木和草本的再生能力,同时也......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东部的典型地带性森林植被。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目前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资源已基本消耗殆尽,恢......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的生物循环过程中,对于元素的转换、储存和释放,具有特殊的功能性作用。研究蚯蚓在东北红......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植被 ,虽然经过多年的经营活动 ,林地受到一定破坏 ,但是 ,林内仍然有比较丰......
红松是长白山地带性植被——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建群种,它通过取食红松种子的野生动物维系着一条森林的生物链。自2000年始,以竞价承包......
对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种类凋落叶、混合凋落叶和主要大型土壤动物的干质量热值及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凋......
摘要[目的]揭示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0 cm地面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点,通过对生长季内林隙各样点土壤含水量的连续观测,利用基本统计学和......
红松阔叶混交林在东北东部山区分布极为广泛,是该地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森林;将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分为3部分:典型阔叶红松混......
林分结构是研究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的理论依据,为获得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特征,采用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林分空间结构参......
我省小兴安岭林区是红松的故乡,在自然状态下有很多红松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有一定种类的阔叶树种与其伴生,形成针阔混交林。随着林......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初步研究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次生林经40余年人工诱导形成的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趋......
摘要 本文就辽东地区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技法作出全面总结,具体内容包括诱导恢复原则、诱导恢复技法和严格质量监......
抽样调查黑龙江省伊春地区上甘岭林业局2013 年度阔叶红松混交林遭受松梢象甲危害的24 个林班、59个小班内177 块样地的立地和林分......
研究了长白山北坡椴树 ( Tilia amurensis)枝条的分解进程。实验结果揭示 ,分解率是与各实验地的植被类型 ,海拔 ,生长季月平均大......
本文对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地区红松阔叶混交林下不同人为干扰环境中百合科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百合科植物多样性变化......
广袤的东北亚,一座方圆几百公里的圆锥状火山体从平原上拔地而起,海拔2500多米的火山锥体顶部中央沉睡着近10平方公里的深邃湖泊,......
丰林保护区是小兴安岭山地红松阔叶混交林保存面积最大,生长最好的地方,它是伊春市的骄傲和精华所在。伊春市已被联合国2005年首届......
以丰林、凉水、长白山、老秃顶子、白石砬子等5个位于东北地区的自然保护区以及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
运用对比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进展演替系列4个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土壤肥......
【目的】探究不同大小林隙地表温度和浅层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为阔叶红松混交林苗木更新、生物多样性维持及生态环境的恢复提......
牡丹峰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区东南约15km处,地处老爷岭山脉西北端,东与太平岭相接,西与张广才岭毗邻,海拔200m左右,处于季风......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点,通过对生长季内林隙各样点极端地面温度的连续观测,利用经典统计学......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点,通过对生长季内林隙各样点浅层土壤温度的连续观测,利用经典统计学......
在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中选取的6个林隙内,以每个林隙中心为起点,沿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每隔2m平行布置1个1m×1m的固定样方.20......
<正>长白山是中国东北最高峰,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山,有"关东第一山"之称,地处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2691米。长白山从山下到山顶......
2011年8—10月采用嵌套的网格化方法布点,利用土壤时域反射仪连续测定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混交林不同大小林隙内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部山区的典型地带性森林植被,但是由于历史上的重采轻育,目前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资源濒临枯竭,保护和恢......
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凋落叶、土壤动物、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微量元素在凋落叶......
为了更好地理解温带阔叶红松原始林群落主要树种的生理生态学特征,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的模拟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依托中国科......
利用HOBO自动气象站对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大小林隙、郁闭林分和空旷地的小气候因子进行了为期一个生长季的测定.结果表明:红......
为分析不同采伐强度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及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于2013—2015年5—10月,在吉林省蛟河红松阔叶混交林......
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中段在I960年4月就建立了长白山保护区.是中国建立较早、地位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长白山是一个年......
研究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森林天然更新的变化规律及其条件.红松阔叶混交林是长白山主要的森林类型,保存不多,对于研究以前森林经......
红松(Pinus koraiensis)阔叶混交林是我国温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对于红松阔叶混交林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主要侧重于植被......
阐述了帽儿山红松纯林与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构成,对群落结构、相似性、多样性及年际动态变化等进行了对比分析.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