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避免可能性相关论文
通说认为,不作为因果关系的判断同样适用条件公式,但条件公式的适用实际以行为与结果间合法则性关联的查明为前提。在介入自由意志决......
过失犯是相对于故意犯而存在的一种犯罪类型。在刑法教义学中,对过失犯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形成了旧过失论、新过失论和新新过失论等......
当前海上交通肇事犯罪的认定困境,既源于刑法规范的供给不足,更与司法适用中对过失犯刑法教义原理的回应缺失有关。其症结集中体现为......
夫妻之间是否具有救助义务仍是我国的立法空白,实践中多依据“形式的法定作为义务理论”产生的“四来源说”认定救助义务的存在,难......
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行为中的风险隐患。为了防范此种风险,刑法通过过失犯罪课以人......
在过失犯结果归责领域,旧过失论因完全根据主观层面的预见可能性进行归责容易扩大处罚范围,有结果责任的嫌疑。新过失论注重结果避......
过失犯作为典型的结果犯,欲对其归责需在义务违反行为与结果之间建立起明确有效的规范关联。司法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过失犯的处罚......
传统过失论历经旧过失论、修正的旧过失论、新过失论、新新过失论等诸多学说的发展,从主观判断走向客观判断,从事实判断走向规范价......
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与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不同,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是假设的因果关系,没有实存的因果关系对照,结果避免可能性是认定......
对于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传统上认为超速行驶就提升了法益风险,行为就具有社会危害性,从而很容易得出被告人构成过失犯罪的结论。对......
在过失犯的认定中,结果避免可能性与结果预见可能性并不是对等的概念。之所以要求行为人遵守注意义务,就是断定可藉此回避法益的损......
根据我国刑法第15条关于过失犯罪以及第16条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当行为的规范违反性与结果发生间没有关系时,意味着结果并非是由行......
假定因果关系与结果避免可能性是客观归责领域里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二者在外表上存在一些相似性,但是二者不仅存在本质区别而且存......
<正>一、问题的提出晚近的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要将某个侵害法益的结果归结于行为人,就必须肯定其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
假定因果关系与结果避免可能性是客观归责领域里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前者不影响归责;后者是否影响归责,要根据"合义务替代行为"的......
根据我国刑法第16条的规定,义务违反与结果之间的规范关联(即结果的避免可能性)是过失犯成立的独立要件。首先,对于同时包含了作为......
结果避免可能性理论是通过合义务替代行为的思考方式,检验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与法益损害之间的特别规范关联。这与过失犯规范要素......
行为人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 ,导致了损害的发生 ,但是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 ,即使其认真履行注意义务 ,结果也可能难以避免的 ,能否追......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尤其是作为义务的产生根据,是学界争论焦点。首先,作为成立要件,如果存在作为可能性与结果避免可能性,......
在过失犯领域存在新、旧过失论的争论。旧过失论有客观归罪的嫌疑,不应该被提倡。日本部分学者所提倡的新过失论重视客观的结果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