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固氮相关论文
在农业生产中,化学氮肥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了粮食产量,然而过量或不合理的施肥措施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挖掘植物自身......
当生长介质中存在多种碳源时,细菌通常利用优先碳源,同时抑制其它碳源的代谢而达到最佳生长,这种现象称为碳代谢物抑制。不同细菌......
过量的氮肥投入是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减少氮肥施用量,降低甘蔗种植成本是当前我国甘蔗产业的重要任务。前人的大量......
摘 要: 农作物固氮是指借助微生物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为农作物能够利用的氨的过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从禾本科植物体内和根际发现的......
粪产碱菌( Aaecalisfaecalis) 在LW 培养基下能产生植物激素IAA。盆栽结果表明,接种A.faecalis 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生长,接种A1501 和A1513 的水稻稻谷产量分别比未接种提高了85% 和10......
从3个不同地点的21个杨树无性系及半同胞家系根系和根际的不同部位分离到151个菌株具有固氮酶活性,其中固氮酶活性高于100nmol/(瓶.h)(还原乙炔的量)的菌......
对禾谷类作物自身固氮、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并提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
采用全基因组“shotgun”方法完成了固氮斯氏假单胞菌A1501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进行了基因组结构与功能注释分析。A1501基因组全......
从江苏省扬州、南通、常州和徐州等地的水稻根、茎和种内分离获得了内生细菌276个菌株。以乙炔还原法测定,其中234个菌株具有联合......
从21个杨树无性系和家系根际分离筛选到具有较高固氮酶活性的5个菌株,分别接种到杨树无性系NL-80106组培苗根际,两个月后测定苗的......
测定了分离自草坪草和燕麦根际的固氮菌株的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能力及其对燕麦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11株固氮菌都能分泌IAA,其中......
尾矿原生环境中植物可利用的氮素极度匮乏,尽管如此,随着尾矿弃置年限的增加,尾矿先锋植物开始定居。调研发现,非豆科植物是尾矿原......
生物固氮不仅固氮量大,而且还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条件,不污染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氮源,成本低,利用率高,因......
本文首先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在指导毛竹林施肥中无法摆脱凭经验施肥的现状,采用肥料效应函数法,先后在毛竹中心产区的闽北和赣中地区开......
在几种木本植物杨树、杉木、油茶根际存在着联合固氮体系 ,从它们根际分离到 2 6株具有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 .筛选了 4株具有高固......
1975年,Dbereiner实验发现与禾本科植物联合共生的固氮菌并提出根际联合固氮的概念。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研究手段包括化学分析、......
固氮细菌与植物根际的联合固氮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查阅和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此项研究的情况作了一个......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 3”计划 )的研究成果—联合固氮生物菌肥 ,被以发展非钢铁产业作为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鞍山钢铁......
联合固氮菌与宿主根系形成松散的结合方式,所固定的氮主要供自身生长所需,只能为植物供给有限的氮素。因此,探索联合固氮菌的泌铵......
白蚁是寡氮营养型生物,食物中缺乏氮素营养,因此消化道内共生菌固氮对于白蚁的生存至关重要.本文从固氮活性检测及菌种分离鉴定、......
联合固氮是生物固氮的3种形式之一,也是当前生物固氮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联合固氮作用在各种非禾本科植物上陆续被发现,一些经济......
禾本科牧草及禾谷类作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作用,但其均为嗜氮、磷植物。百十年来,化肥一直是提供这类植物氮、磷素的主要......
生物固氮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氮肥生产工厂,其中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共生结瘤固氮已为人们所熟知。非豆科植物与与之共生的微生物组......
生物固氮在氮气的同化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固氮有3种方式,其中关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研究的较多,细菌......
综述了近年来从禾本科植物体内和根际发现的内生固氮菌和根际固氮菌的种类、特征及对宿主的促生机理 ,以及固氮菌接种剂在农业生产......
从江苏扬州、南通、常州和徐州等4市12地10个水稻品种的根、茎和种子分离到内生细菌菌株736个。经平板对峙法测定,对稻瘟病菌、稻......
乙炔还原法是国际上普遍公认的测定生物固氮活性的方法,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乙炔还原反应的温育时间不同,直接影......
氮素化肥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发展持续生态农业 ,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在进行着长期不懈的努力 ,不断优化和拓展生物固......
介绍了共生菌固氮涉及的动物和微生物类群、动物共生菌固氮的性质和机理。应用乙炔还原法和固氮酶基因检测等研究表明,所涉及的动......
通过对从不同林分的油茶根系分离的3种高效固氮菌(N7-3、B7-7、N5-18)的适宜生长环境以及回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N5-18适宜生长......
本文阐述了水稻和小麦根际的联合固氮作用的测定方法和联合固氮量。通常认为,15N示踪法是最有效的直接测定生物固氮量的方法。每季......
【背景】联合固氮菌由于不具有宿主专一性,在土壤、叶际中广泛存在,对生态系统氮素供应有着重要贡献,它还可以通过分泌生长激素等......
将从毛竹根际分离的2^#菌株(多粘芽孢杆菌),12^#、14^#菌株(地衣芽孢杆菌)和从浙江淡竹根际分离的7^#菌株(未最后确定种名),分别培养制成菌悬液,回接毛竹实......
在自然界中,某些原核微生物通过自身编码的固氮酶系统在常温常压下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化为铵,这一过程被称为生物固氮。据联合国粮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