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后相关论文
针对传统凝胶颗粒调堵剂存在弹性弱、易破碎、长期稳定性差的问题,大庆油田研制出一种具有较好弹性、不易破碎的新型凝胶颗粒。为了......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以下简称聚表剂)具有良好的增黏和乳化特性,为了研究聚合物驱后聚表剂驱现场试验中采出井乳化比例高、乳化调堵......
针对大庆油田主力油层在聚合物驱后仍有43.7%储量残留的问题,开展了聚合物驱后聚表剂“调驱堵压”调整技术研究,采用了室内物理模......
孤东二区Ng5聚合物驱后含水快速上升;井网长期不变、措施效果差;平面、层间剩余油分布差异大等导致的递减快、产油量减少、经济效......
【摘要】港西油田聚合物驱油后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的区块逐年增多,聚合物驱油基本失效,如何改善区块现状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港西油田......
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50多年的持续攻关,基础研究和现场应用均取得一定进展。研究发现微生物存在主动趋向......
聚驱后油田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水流优势通道发育更加复杂,常规水驱洗油效率低。陆地油田常用的高浓度聚驱、二元/三元复合驱、热......
根据双河油田北块Ⅰ5Ⅱ1-3层系、Ⅱ4-5层系聚合物驱后钻取的K311取心井资料,分析了聚舍物驱后油层水洗状况、油层动用情况及剩余油......
表面活性剂SDCM-1为天然羧酸盐的氧乙烯基化产物。用矿化度4.5g/L的矿化水配制的SIX;M-1溶液,与孤岛河滩区原油之间的最低界面张力(70℃......
由于聚合物驱后大部分油井高含水、油层驱替仍不均匀、油层内部尚有未洗层等原因,使得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产状尚不甚清楚。与此同时......
对于聚合物驱后不同类型的剩余油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开采方法。开展了井网加密与高质量浓度聚驱相结合的矿场试验研究,针对大庆油......
为研究聚合物驱后地下滞留聚合物的分布规律及再利用的可行性,利用50cm×50cm×10cm三维模型设计了中间没有隔板和有2个隔......
凝胶微球调剖是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缺乏相应的效果预测与评价方法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为此首先建立了......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顶部油层剩余油难以动用,而聚驱后的主导技术尚无明确方法。在原油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油藏顶......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OOIP)以上。目前年产油量已突破千万吨,成为油田可持续发......
河南双河油田北断块Ⅱ4.5注聚结束时大量聚合物残留在地层中,聚合物的浓度分布在200—600mg/L之间。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注入水沿高渗......
聚驱后残留的聚合物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存在着影响.通过工业化注聚区块和取心井岩样资料,分析了油层中残留聚合物的分布特征,在此......
在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条件下,水驱、聚合物驱之后低碱(NaOH)浓度的ASP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1.6×10^7,HD=26......
在模拟大庆油田条件下,在3种K值的二维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上,在45℃考察了水驱、1.0g/L普浓聚合物驱之后,3种聚驱后驱油剂的驱油效果。......
摘 要:作为三次采油的一种方式,聚合物驱具有调剖的作用,然而,由于地层存在着大孔道,导致后续入注的水会随着聚合物一同从地层大孔道流......
通过对比聚驱后聚表二元复合泡沫驱四种不同气液比(1:2、1:1、2:1、3:1)的实验结果,优选出最优的气液比,并对泡沫驱油机理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在10%左右,聚合物驱后油藏仍有约50%的原油未采出。聚合物驱转水驱后,含水率上升,产油量递减加剧。笔者通过对......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缺乏有效提高采收率接替技术的问题,研发了新型非均相聚合物驱油剂PPG产品。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考察了PPG产品......
针对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含水率上升迅速的实际情况,研究了4种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通过填砂管平行流动试验,分高......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在孤岛中一区Ng3开展非均相复合驱实验和矿场试验,描述非均相复合体系的注入产出特征,评价非......
利用双河油田Ⅱ油组聚合物驱后油层新鲜岩心的现场观察结果,分析化验以及测、录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储层特征、水洗特征,及......
港西三区实施的化学驱现场试验已见到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但因井况恶化等因素影响,导致化学驱整体实施效果未得到充分发挥。本次试......
针对胜利油田孤岛河滩油区注聚驱后,开展改性天然羧酸盐,缓冲碱,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研究。先对改性天然羧酸盐SDCM-2的界面活性及其影响......
高含水老油田依靠聚合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约为6%~10%,聚驱后仍有50%~60%左右的原油滞留地下,具有进一步挖潜的物质基础。本文......
根据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需要,筛选了多元调驱体系的凝胶颗粒类型、交联剂最优浓度和洗油剂最优浓度,分别考察了单元注入体系(50mg......
本项实验研究针对地温69~70℃、地层水矿化度4.5 g/L、注入水矿化度4.7 g/L的河南油田双河砂岩油藏.实验温度70℃,实验用原油70℃粘......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中依然存在50%左右的地质储量的实际情况,在分析聚驱后的油藏特点及采油技术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从提......
为了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整体水调剖的实施效果,需要对影响效果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调剖时机、调剖深度以及调剖轮次等工艺参数进行分析......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after water and polymer flooding in Xingshugang oilfield of
<正>Collecting 44 oil-sand specimens of Pu-I Member in two inspection wells before and after polymer flooding in the thi......
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我国大部分油田已面临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散等现状,依靠常规方法仍有近一半原油滞留地下无法采出。线型聚......
应用传统的对流扩散方程模拟聚驱后示踪剂产出曲线存在不适应性,将产生质量不守恒或模拟不出实际产出曲线问题。根据连续时间随机游......
针对孤岛油田注聚区油藏物性特点,对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调驱剂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相乳液调驱剂转相交联条件为pH值8.0~9.0......
1.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特点 (1)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平面均质模型油相饱和度沿径向增加,聚合物结束后两翼边界附近含油饱和度高.......
针对孤岛油田中一区Ng4砂层组油藏条件,开展了聚合物驱后以石油磺酸盐为主剂的表面活性剂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室内实验研究工作。通过......
至2011年底,中国聚合物驱后的原油采出程度约为53%,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仍具有相当大的开呆潜力,为使其得到有效开发,提出利用面积劈分-叠......
聚合物驱后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导致波及体积减小,从而影响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有效地描述优势渗流通道的分布及渗流特征成为......
胜利油区聚合物驱油藏的51.5%已经转入后续水驱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的采收率,是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微生物提高采......
为研究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进一步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机理及驱油效果,设计了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
聚合物驱是一种推广程度很高的三次采油方法。它已为我国的原油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各大油田的注聚合物区块转入后续水驱阶......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历经三次采油深度开发,采出程度高达56.7%,如何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是世界级难题,亟需攻关四次采油技术......
聚合物强化泡沫是一种聚合物作为稳定剂加入到泡沫中的驱油体系。在分析了聚合物强化泡沫剂性能基础上,通过可视化填珠模型研究了......
根据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效果分析了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潜力。室内驱油实验表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
聚合物驱后仍然有约50%原油残留于地下,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受到石油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该文利用物理模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