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融合相关论文
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是植物病原菌核盘菌(Scleroinia sclerotiorum)的重寄生真菌。小RNA调控通路广泛存在于高等和低等......
本实验室2003年首次构建了可在板栗疫病菌中自主复制的穿梭质粒pGXH1130。本研究通过双酶切pGXH1130,用酶切产物自连后获得的变小的......
立枯丝核菌的AG-1IA亚群是我国水稻和玉米纹枯病的强优势致病菌群,在长江流域高温、高湿条件下每年发生,使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年年......
对两亲本色素产生能力差异较大的杂交组合 - 6 30 7组合色素遗传进行分析 ,证明稻瘟病菌的色素产生是由一个基因控制。通过 6 30 7......
为了有效地防治玉米灰斑病,利用菌丝融合技术对玉米灰斑病菌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菌的菌丝融合现象......
采用菌丝融合分类法对立枯丝核菌进行融合群的划分,有时不能准确地反映该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本研究通过菌丝融合反应、ITS序列分......
Scleortium cepivorum Berk.是引起洋葱白腐病的病原真菌,大部分测试的菌株含有dsRNA片段,这些dsRNA片段被称为真菌病毒.经琼脂糖......
采用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Nitrate non-utilizing mutants,nit)为遗传标记研究了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的抗药性在无性重组过程中的......
将来自我国13省16种松树和其它2种针叶树上的55个Sphaeropsis sapinea菌株在PDA平四上进行配对生长试验,结果绝大多数菌株间产生墨绿色色素隔离带,少数菌株以及同......
存在有14.0kb dsRNA的水稻纹枯病菌菌株与存在有2.0kb dsRNA的Rs1M-3菌株经由菌丝融合试验结果发现,Rs1M-3菌株中2.0kb dsRNA片段......
花生果壳褐斑病是我国花生主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本试验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细胞核染色及菌丝融合实验,明确了该病原菌......
采用菌株直接配对、显微镜观察菌丝融合和硝酸盐缺陷型(nit)突变体互补测试法,对44个来自不同地区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叶中的新月弯......
选用3个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的栽培菌株(F0),采取显微操作法从其正常出菇的子囊果获得F1单孢群体,研究F1单孢群体交配......
利用硝酸盐营养缺陷突变体(nit)标记,对采自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33个玉蜀黍赤霉菌株的营养亲和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菌株分......
分别从对氰烯菌酯敏感和抗性禾谷镰刀菌菌株中诱导了22个和50个nit突变体。通过比较它们的生物学特性表明,nit突变体在菌丝生长速率......
【目的】观察云南省墨江县烟田中烟草靶斑病的发病情况,探究烟草靶斑病菌形成担孢子的环境条件及担孢子在活体烟草上的侵染能力。......
丛枝菌根(AM)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微生物之一.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延伸出的根外菌丝,可以通过菌丝融合的方式形成丛枝菌......
由于C4植物高光效的原因在于它的C4途径关键酶,并不在于它的‘cranz’结构,而C3植物拥有高水平表达C4特异基因的必须遗传机制,故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