虉草相关论文
在科尔沁沙地分别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按播种量比例0∶1(A1)、1∶1(A2)、2∶2(A3)......
期刊
须芒草(Andropogon virginicu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柳枝稷(Panicumvirgatum)因其环境友好、适应性强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
农田生态沟渠氮磷拦截技术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之一,其将原有农田沟渠进行人为改造,通过在沟底和护坡上配置植物及其他辅助措施......
为了揭示行距与施氮量对虉草生产性能的影响规律,2011~2012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研究了虉草植物学特性、光合生理特性、草产量......
针对镇江长江内江的北固山湿地遭受人为严重破坏,湿地的功能被削弱,景观被破坏的现状,以国家“863”项目之三分项“生态堤—滨江带—......
虉草具有耐寒性、耐土壤瘠薄等特性,是一种特殊的多用途经济牧草,除可用作牧草外,还可用作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植物等。研究虉草对于......
通过研究镇江北固山湿地中优势种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inn)的生物量以及不同时期各器官总磷/总氮含量及氮/磷累计的动态变化规......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复配药剂不同浓度对虉草及其它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筛选出最佳药剂和最佳使用剂量及应用技术。......
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模拟土壤盐碱环境条件,对虉草新品系和"川草3号"虉草幼苗进行21d复盐胁迫处理,......
对镇江北固山湿地优势植物芦苇、旱苗蓼及虉草的不同器官在不同月份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
以8种不同科属植物的幼叶、成熟叶、花序为食料,在4种培养条件下饲喂粘虫幼虫,测定幼虫存活率、存活时间、虫龄持续时间、幼虫期长......
对虉草人工草地的株高、生长速率、种群密度、种群出生率和地上生物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虉草种群出生率呈现多峰型周期性变......
在内蒙古通辽地区进行了行距与施氮量对通草1号虉草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行距增加虉草株高、叶宽、叶面积、穗长、穗分枝......
用盆栽试验方法对2种虉草茎节扦插幼苗进行了4种盐和3个不同盐度的胁迫处理,研究虉草幼苗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盐......
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和碱性盐对虉草新品系(Phalaris arundinacea L.New strain)和川草3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Chuan cao No.......
采用便携式L I-6400光合测定仪,在晴朗的天气,对鬲艹鸟草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Cond)、细胞间C......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具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水位波动幅度大。近年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鄱阳湖周边地区排入......
为了解克隆整合对克隆植物适应均质性采食环境胁迫的作用,以江西省鄱阳湖-乐安河段河岸带优势根状茎克隆物种虉草(Phalaris arundi......
为了对虉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进行快速、简便、准确的分析和测定,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近红外......
虉草是鄱阳湖洲滩湿地典型优势植物,对维护湿地生态及环境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种群虉草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统......
近年来,鄱阳湖水位异常变化使鄱阳湖洲滩植被群落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变化。如薹草群落分布下限沿高程往湖中心下移了3 m,芦苇与南......
鄱阳湖乃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属世界六大湿地之-,其每年的季节性水位变化影响着鄱阳湖湿地植物的生存。荫草(Phalaris arundinacea)......
湿地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脱氮除磷方面的应用倍受人们的关注.为研究北固山湿地植物对氮磷元素的吸收能力,以该湿......
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以及全球水资源的不断匮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可用于干旱和......
由于人为破坏和不合理利用,北固山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日益严重。芦苇和虉草种群是北固山湿地中的优势种群,在北固山湿地生态系统中发挥......
对北固山湿地野生虉草的株高、茎高、叶龄、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虉草的株高和茎高的变化呈现出近"S"型的生长曲线,叶龄与......
试验采用48只青年期(40~45日龄、体重约800 g)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的新西兰肉兔,随机分为4组:1组饲喂基础日粮,2~4组分别用占日粮5%,1......
对"川草3号"虉草、野生虉草和本地主要栽培品种"川草2号"老芒麦在川西北不同区域的物候期、生长性能、抗逆性、牧草和种子产量及营......
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作为一种多年生冷季型禾草,以其丰富的地上生物量,高木质纤维素含量和高燃烧值等优势跻身草本能源......
本研究探讨乳酸菌对青藏高原收种后虉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对照、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3个处理,测定其化......
以低水分虉草(DM:525.44g·kg-1)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宝Ⅱ号(FS)、乳酸菌制剂Ⅰ (LAB Ⅰ)、乳酸菌制剂Ⅱ(LABⅡ)、丙酸(PAT)、甲酸钠(SF)等6种......
研究了虉草的经济价值,虉草根际土壤氧化酶活性、金属累积量及氮、磷、钾含量,虉草氮磷含量、碳酸酐酶活性及光合速率,并将其与一......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芦苇浸提液(对照:0;处理1:150g/L;处理2:300g/L)对虉草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揭示了芦苇对虉草化感效应。结果表明:......
通过对虉草的热值和灰分进行测定,探讨虉草热值和灰分的动态变化及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虉草干重热值呈现双峰的变化趋势,峰......
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Tongcao No.1’)为试验材料,采用盐胁迫(300mmol·L-1 NaCl)与不同氮磷钾肥配施处理的沙土......
准确识别湿地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是湿地恢复和保护的重要前提。水文情势是影响鄱阳湖地区植被分布的关键因子,而植被分布格局则......
水淹深度是影响湿地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因子,不同湿地植物对淹水深度存在着不同响应。然而,在水情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鄱阳湖洲滩......
从生物生态学特性、饲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品种选育、栽培与利用等方面对国内外饲用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L.)研究进行综述。......
为了探索50 g/L唑啉草酯防除冬大麦田虉草最佳用量和时期,采用50g/L唑啉草酯EC(爱秀)900~2400mL/hm24个用量进行小区试验,防除冬大......
为了评定不同生育期虉草的营养价值,分析体外产气法和CNCPS法两种营养评价方法的相关性。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抽穗期、开花期、灌浆......
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Cd)和铜(Cu)以及水分胁迫对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生物量、生理指标及......
为揭示虉草根茎萌发和幼苗期的水分生态幅,该研究通过盆栽控制试验,设置8个水分梯度:(2±0.5)%、(10±0.5)%、(15±0.5)%、(20......
设置10个内置光照强度,测定光照强度对灌浆期虉草(Phalaris arundinacca)1-4位叶光合参数的影响,同时分析自然光下各位叶的光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