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遗民相关论文
<<述善集>研究论文集>是对<述善集>研究的初步成果,共收论文20篇,大致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专论<述善集>诸文献;第二组为濮阳西夏移民......
《述善集》是新近于河南濮阳发现的一部由当地西夏遗民唐兀崇喜于元末编纂的一部著作集.现存抄本2件,保存完好,全书共分〈善俗》、......
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灭,西夏境内的人民,或留居故土,或迁徙内地,逐渐融合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成为我们民族血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成吉思汗对西夏先后六次征战,时间跨度二十余年。西夏灭亡时,蒙古军队焚烧城池,屠杀居民。但从现有资料来看,依然有许多人躲过了这场灭......
元代西夏遗民的社会地位由其所处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形成差别,其社会阶层主要由官吏、民户、屯田户、军户、驱口、僧祇户等组成。西......
依据最近首次全文公布的《河西老索神道碑铭》,结合史籍中的相关记载,考定西夏遗民初到保定的时间,既不是在元代顺天路设置之后,亦非在......
河北省鹿泉市保存有一通元代“重修鹿泉神应庙碑”,此碑之碑阴题记从未见于著录,本文即主要对此碑碑阴题记进行考释,并依据其“□书省......
在河南濮阳县新发现的西夏遗民文献《述善集》中收有唐兀忠显、唐兀崇喜等于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七月共同议定的《龙祠乡约》.全......
李朵儿赤是元初江南地区西夏遗民官僚的代表人物,他出身于一支祖籍为灵武而在元初徙至大名路定居的西夏遗民家族。除了有源出藏语Rd......
银川市佑啓堂藏有一件没有年款且出土地不明的借钱契残件。据其他出土文献记载,该契尾部署名的知见人"都丁布"与元代中后期宁肃王......
讷怀是元初顺天路首任达鲁花赤,西夏遗民老索曾孙,在《河西老索神道碑》和河北清苑的方志文献中都留下了记载,可以互相补正。元文......
元代西夏遗民在不同的地区与当地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的交往之中,其风俗习惯、心理素质、婚姻血统及语言文化等方面,逐渐丧失了其本民......
王翰是元代迁居东南地区的第四代西夏遗民,主要生活在安徽、福建、广东等东南地区,入明十一年后,自杀殉元。王翰为研究元末明初西......
西夏遗民在元代有唐兀人、河西人和西夏人等多种称谓,而以“唐兀”最为常见。元代的“唐兀人”已不再单纯指代西夏王国的主体民族......
《述善集》是元代濮阳西夏遗民唐兀崇喜邀请师友为本家族所作的诗文集,作者群涉及官员、 学者和乡村作家,形成了以崇喜为中心的“......
《〈述善集〉研究论文集》是对《述善集》研究的初步成果,共收论文20篇,大致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专论《述善集》诸文献;第二组为濮阳......
蒙古国时期 ,被武力征服的西夏遭到了严厉报复 ,其宗室王族被诛杀殆尽 ,土地被蒙古诸王瓜分 ,人民或流散四方 ,或遭奴役 ,西夏遗民......
福建泉州清源山存一处西夏遗民阿沙于至元二十九年捐资雕凿的藏式三世佛像及后人造像记,同名阿沙还出现在"肃州碑"中。本文对泉州......
本文通过对黑水城出土汉文文书中出现的西夏遗民资料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元代亦集乃路遗留西夏遗民的生活状况,及其与当地其他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