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史相关论文
纳兰性德以词传世,诗亦兼擅,赋在他的创作中则不占重要地位,今所见者仅5篇,收入《通志堂集》,有《金山赋》、《五色蝴蝶赋》、《......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1],其人并有不羁之才[2]。嵇志远而疏[3],吕心旷而放[4],其后并以事见法[5]。嵇博综技艺[6],于丝竹特妙。临当......
铃木虎雄(1878-1963)是日本成就卓著、弟子众多的著名汉学家。作为日本中国学重要学派——京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在现代日本汉学研......
萧统与<文选>,十分重视"赋".从<文选>所选的大量历代赋作中,可以清晰地至少综合出萧统的两大赋观.而且,萧统的这些赋观,对赋史的写......
刘歆遭外放、徙任五原太守以及创作《遂初赋》,应在哀帝建平二年、三年之间。其外放及徙任的最主要的原因乃哀帝政治立场的变化,后......
作为一种文体,赋由最初的一种修辞手段发展为一种创作方法,再演变为一种文学文体,即汉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汉赋这种文体最基本......
近30年来,唐赋研究不仅在观念上得到了重视,在实践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为可喜的是,在赋学会议与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中,唐以......
中国古代的赋学理论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曰赋论,二曰赋序跋,三曰赋评点,四曰赋格,五曰赋话。赋话是这五种赋学批评形态中最为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