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论治相关论文
<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肾内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8%~21%[1],它是因多种肾脏病理损害所致的大量蛋白尿及其......
[目的]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多年来诊治的大量脑瘤临床病案为基础,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辨治脑瘤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进......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与其它科学一样,有其客观的规律性。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韧性也是其规律之一。思想教育的韧性主要体现在......
慢性结肠炎以长期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顽固不化、腹痛、肠鸣为主要症状。由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一般责于久......
为了解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进展,查阅分析了近20年来诸多医家对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成果.中医治疗脂肪肝,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笔者自2001年以来,采用化瘀止血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肱骨干骨折因受力部位不同,骨折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上、中、下1/3骨折.上1/3骨折,近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前、向内......
自1997年6月~2002年5月笔者用自拟参芪益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56例疗效满意....
自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笔者运用朱丹溪活血润燥生津散改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9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我们自2000年以来,用自拟调脂消胀汤治疗脂肪肝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消化性溃疡气滞型选用香苏饮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血瘀型选用金铃子散治疗;脾胃虚寒型选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热型选用加减益胃汤......
肾盂肾炎一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小便频数、急迫、疼痛等较为常见.中医认为此属热结下焦之"热淋"病,故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常法......
对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近10年来文献作回顾、整理.结果认为:阴虚内热、气虚失运、血瘀津亏、燥盛成毒是本病的致病因素,虚、瘀......
肾病综合征(N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表现为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共同特征,且常有高凝或高粘滞血症,后者中......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多达40%以上.因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给社......
Ig A肾病(Ig A 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证实约20%~40%的患者病情呈慢性进行性经过,最终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运用自拟活血温通汤,根据患者风、寒、湿三气偏盛的特点,随证加减,辨证施治.......
阳和汤为治疗阴证疮疡的著名方剂,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干姜炭、麻黄、甘草七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效,......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可累及心包和心内膜,其病情轻重不一,可迁延日久,重者可发生心力衰......
"痹"即闭阻不通之意.胸痹是指胸中气血闭阻塞滞而致胸膺满闷不舒,疼痛时作,甚则疼痛如绞,彻背引臂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本病多......
本文通过对辨证,辨症,辨病概念的深入分析,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相关观念比较,以及对中医诊断思维的剖析,指出中医学在具有自身完善......
传统中医并无原发性高血压病这一病名,而是根据主症将其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现代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是中西医结合......
整体观念作为中医思维的灵魂,贯穿于中医思维的全过程,无论中医如何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以整体视角考量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宗旨。目......
失眠又称不寐,是指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者.严重时甚至整晚不能入睡.失眠对健康造成损害,不仅使人精神不足,体力减退,......
急症虽然起病急骤,病势危急,变化多端,证情复杂,但其发生发展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其基本规律,紧紧抓住中医辨证论治的原......
1急症的辩证要点急症的证是机体在内外平衡失调的病理状态下,反映于临床的危急证候.它不是孤立的临床症状,而是概括了急症的病因病......
介绍张喜奎教授治疗面瘫的经验,张教授重视六经辨证和辨"病、证、症"三位一体论治体系下的圆机活法诊治面瘫的思路;同时也重视使用......
2000年11月~2002年11月,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内治方法治疗全身性皮肤瘙痒症10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正>陈福来主任中医师,是江苏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全国名老中医传......
张发荣教授认为若仅以辨证论治、病证结合的诊疗思维仍难以完全满足当今临床所需,尤其是在急危重症、病机难明的慢性复杂疾病、无......
辨证论治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没有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本质;辨病论治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性不够,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可互相弥补各自的不......
<正>“病、证、症”是中医在疾病认识上3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统一于中医疾病的诊断,而辨病、辨证和辨症是......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在古代医学诊断技术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辨证论治并不是中医唯一的辨治方法,也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