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今相关论文
毛泽东一生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对许多诗词烂熟于心,特别是唐诗宋词,于奇峰幽谷间常出口而吟,信手拈来,以阐明观点、论证事理、表达感情。......
沈家本(1840-1913)作为清末封建官员、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其四十年刑曹生涯,尤其是他本人孜孜不倦,传统律学功底十分深厚;十年修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
施蛰存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学贯中西、博通古今,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专家”。施先生99岁荣归道山,在长达一个世纪的......
一rn两汉时期江南的文化学术,是在中原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中原士人因战乱或政治因素被迫南迁,前者如士燮先......
戏曲演员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于演好戏,塑造好艺术形象至关重要.老前辈们常说:“演戏不解意,累死白费力;戏要演的深,定要通古今.”意......
“一带一路”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沿线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
散文所反映的生活是无比丰富多彩的,同样,散文的构思方法也是无限绚丽多姿的。所谓构思,是作者写作时从认识生活到艺术反映的全部思维......
“不通古今,马牛如襟裾.”我国古代许多作品中都有对前人执政治国、为人处世经验教训的总结,体昧其中蕴涵的道理,对广大秘书工作者......
2006年9月17~19日,“2006·北京政治哲学国际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汉书》“包举一代”,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翔实的西汉史料,同时又突破断代之限,对有关典章制度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条贯古今,穷委......
摘 要 司马迁之所以能建立起他的新史观,是因为他在“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问题上采取了与包括董仲舒在内的那个时代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