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性论相关论文
道教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魏晋玄学之后,道教的发展进入到重玄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一大特点便是援引佛教进入道教,对......
王志谨(1177-1263)是宋末元初著名学者、心性学大师.王志谨运用隋唐以降蓬勃发展的“重玄双遣”思想将先前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道......
《磻溪集》道体与信道、道相与知道、道用与行道的境遇沉潜,烙印了“诗以言志”的道性之思。丘处机内化于心的性相宗风,为重阳祖师......
传统的道家思想中有着珍贵的养生保健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道家的“无为”思想中即包含“尊重客观规律”之......
"道性论"是道教理论的重要议题。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道性论"的萌芽始于先秦老庄道家,真正提出则是在汉代。伴随着魏晋南北朝的不断发......
在中国思想史发展过程中,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而由此引发的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释、道三教论......
《度人经》共分六十一卷,第一卷为魏晋时期所出,后六十卷则产生于北宋末年,是对第一卷所阐发的“无量度人”信仰的进一步阐述。该......
文章对王玄览的修道思想和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文章认为,王玄览的修道思想是以“冥真”为主要内容的修道目标论、以“众生”......
《海空智藏经》(全称《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是初唐时期道教重玄学的一部重要经典。本文将以《中华道藏》本的《海空智藏经》为基......
司马承祯在继承道家以“道”为本体思想的基础上,将本体进一步实体化、人格化,系统讨论了以“道与人的关系、能否得道、如何得道”为......
尊道贵德是道教一以贯之的核心精神。从动态性视角而言,道教尊道贵德思想的诠释主要经历了形神论、重玄论、性命论等理论形态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