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情怀相关论文
蒋捷在国祚交替之际,坚守民族气节,义不仕元,表现出其可贵的爱国情怀,是宋末元初享誉盛赞的遗民词人。他的传世词集《竹山词》是中......
蒋捷在《竹山词》中写下许多意蕴深厚的典型意象,其中竹意象是人们最熟悉的,但在其笔下,梅同样是高频出现的意象,有不输竹意象的文......
陈著,宝祐四年进士及第,在宋时任过许多官,宋亡后入元,且隐居未仕元朝。存词121首,本文选取《本堂词》中较有意义的词作进行理论上的探......
吕留良是明末清初一位重要的遗民文人,其诗歌数量颇多,内容丰富,价值独特,但学界对之研究较少。本文以其诗歌创作为研究对象,意在为吕留......
[摘要]明亡之后,余怀史论之作颇多,《余子说史》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部,也是反映其遗民情怀最显著的一部。此书的遗民情怀主要体现在对明......
张岱是明清变革之际著名的遗民文人,明亡后他隐居深山创作了大量缅怀故国的诗作,寄予了自己浓重且深刻的遗民情怀。结合当时社会背......
明清鼎革之际,出现了大批遗民文人。自称“明遗臣”的王船山的遗民情怀表现得尤其深刻和持久。明亡以后,王船山以遗民身份致力于文学......
明末清初之际,一批明术遗民名士经历了朝代更迭、国破家亡之痛。尤其是一批文人雅士,不满新王朝的统治,又无力回天,遂隐遁于山林,寄情于......
《秦淮灯船曲》出自余怀《板桥杂记·上卷雅游》,这篇诗作虽然没有完成流传下来,但诗中描绘的旧日浮华景象足以表达作者对明王朝的......
恽寿平是明末清初最典型的遗民画家之一,但由于其绘画风格“清、真、雅、正”,且画名与“四王”并驾齐驱,因此近代以来有不少人将其看......
明清易代之后,朝鲜王国内各阶层人士中充满了"遗民"情怀,思念、效忠明王朝而排斥、鄙夷清王朝。朝鲜人的"遗民"情怀主要表现在尊明......
《隋唐演义》和《长生殿》是清初对唐玄宗杨贵妃故事同一题材所创作的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两者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大异其趣,前者宣......
南宋遗民词题材的选用与宋词其他时段的作品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遗民词人们更多地将创作精力集中在季候词、节日词、寿词和咏物......
周密宋亡后以笔记野史和遗民气节名,遗民身份与其笔记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遗民情怀渗透在其笔记从内容到文字的各个方面:在内......
吕留良是明末清初一位重要的遗民文人,其诗歌数量颇多,内容丰富,价值独特,但学界对之研究较少。本文以其诗歌创作为研究对象,意在......
李邺嗣出身于浙东鄞县世代官宦之家,少有诗名。他是浙东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挚友,深受其思想影响。抗清失败后,他埋首书斋,自编文集20卷......
黄宗羲《柳敬亭传》的主旨,既非颂扬柳敬亭的说书技艺,更不是表彰柳敬亭的"民族气节"或"爱国情操";黄传的深层意蕴,在于通过柳敬亭......
乙未割台,传统士人的精神传统并没有因鼎革而断裂,私塾教养与社会结构使之延续。赖和素来被尊为“台湾新文学之父”,但他一生坚持......
邓维琪是清末贵州著名词人,他于清亡后,改名为邓潜,以遗民身份,流寓并客死成都。他在《牟珠词》中寄寓了故国之思和伤时之感的遗民情怀......
明遗民余怀《板桥杂记》为我们记述了明末清初时期秦淮风月的历史变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秦淮旧院由繁荣走向凋零的记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