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硒电池相关论文
锂硒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体积比容量和适中的输出电压等优点而成为备受关注的二次电池。然而,由于穿梭效应、较差的导电性、低活......
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对于改善化石能源造成的污染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逐渐难以满足现实的产业需求。由于锂......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Bs)是便携式电子设备应用和大规模储能的关键电源。基于传统金属氧化物(例如,Li Co O2,Li Mn2O4,Li Fe O4等等)正......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便携的储能设备,具有循环利用率高,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优点,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储能设备。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具有......
锂硫/硒(Li-S/Se)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优点,被视为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储能系统。但S/Se正极存在离子和电......
硒(Se)元素与硫(S)位于同一主族,作为新型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体积比容量高(3253mAh/cm3)、来源广及无污染等特点。因此锂硒电池......
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而广泛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随着近年来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更高能量和功率密......
锂硒电池是一类以硒为活性物质的正极材料的新型储锂二次电池。锂硒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675 mA h g-1),体积比容量(3253 m......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化石能源枯竭问题日益恶化,研发新的能源采集与储存系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锂离子电池凭借着电......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开发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的新型锂离子电池体系既是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未来发展......
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比容量普遍偏低,新正极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对于锂二次电池的发展非常关键。锂硒电池具有非常诱人的前景。充放......
随着各种便携式设备、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高能量/功率密度的电池体系。硫的理论比容量为1675 mAh g......
锂硒电池相比于锂硫电池其具有相近的体积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并且硒的导电性比硫要好。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聚硒化物中间产物,溶......
硒,作为硫的同族元素,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高能量型锂硒电池正极材料。它具有和硫相当的高体积比容量(3253 mAh cm-3),导电性也远高......
作为硫(S)的同族元素,硒(Se)在化学和电化学性质上与硫类似。应用于二次锂金属电池时,Se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通过Se+2Li↔Li2Se的电......
为了探索锂硒电池中负载硒的合适材料,以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作前驱体通过熔融?分散法制备多孔分散碳球/硒复合物。首先,通过将间苯......
锂硒电池因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比较稳定的循环性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将介孔碳应用到锂硒电池正极材料中后,得到比较满意的结......
以甘氨酸作为碳源,KOH为活化剂,通过直接碳化/活化,制备了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继与硒高温融混,制得多孔碳/硒复合材料。X-射线衍......
硒是硫的同族元素,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与硫相当的体积比容量,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锂硒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穿......
锂硒电池因其可观的体积比容量(3254 m A·h/cm3),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介绍锂硒电池硒/碳正极材料的基......
单质硫作为正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为1672 mAh g-1,和金属锂作为负极构成的锂硫(Li-S)电池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 Wh kg-1,实际能量......
锂硫电池因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密度和理论比能量密度而受到研究者极大的关注。然而锂硫电池存在自身的缺陷,例如硫的电子导电性......
由于硫(硒)的导电性差、多硫(硒)化物的溶解、硫(硒)的体积膨胀、锂枝晶等问题,导致构建稳定的界面成为锂硫(硒)电池面临的重大挑......
石墨炔是由sp、sp~2杂化态的碳原子共同构成的一系列二维层状平面结构碳材料的统称。作为纳米碳材料家族中新兴的一员,石墨炔具有......
近年来,锂硫电池逐渐成为国内外二次锂电池研究的热点。但是锂硫电池存在两大缺陷:一个是硫本身在自然条件下为典型的绝缘体,另一个......
硫、硒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VI族,可与金属锂发生多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相较传统的锂离子插层电池,锂硫/锂硒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
锂硒电池是继锂硫电池之后的一种新型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极具发展前景。与锂硫电池一样,容量衰减迅速、库伦效率低也是阻碍锂硒电......
锂硒电池因其高体积比容量(3253mAh·cm^-3),以及硒的高电导率(1×10^-3S·m^-1)等显著优点,在体积受限的储能系统中......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可充电池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锂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仍然较低(~20......
本文利用溶剂热反应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管壁上生长了共价有机框架(TpPa-COF)材料,并将这种核壳多壁碳纳米管/共价有机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