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寒内盛相关论文
四逆汤新用法河北省鹿泉市康达药房(050200)梁丽君关键词四逆汤,穴位导入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干姜、生附子组成,功能回阳救逆,主治......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手足拘挛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酸楚、麻木及手足拘挛的......
水肿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
现在很多人容易上火,感觉自己体内火气很重,所以很多人无所顾忌地吃寒凉的药物、凉茶,似乎每个人都是一个火炉似的。实际情况却不是这......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而容易出现阴寒内盛所致的各种病症,如腰膝酸软,腿脚萎弱,四肢不温,畏寒肢冷,脘腹......
老药妙用 右归丸是常用中成药,由熟地黄、山药、当归、鹿角胶、菟丝子、山茱萸、肉桂、枸杞、附子、杜仲10味中药组方而成,具......
奶牛的不孕症是养牛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其成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肾虚有关,此外,由于病因的作用造成体内的冲任气......
《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对这条原文的理解,古今一直有争议,四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36.166 心律失常一般常见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厥证”等范畴,脉均见迟脉,实属“......
张仲景于《伤寒论杂病论》中论述了头痛的病机证治,提出其病机与外感表邪、阳明实热、阴寒内盛、水饮内停、阴虚内热有关。太阳头......
中医调理养生很讲究阴阳平衡,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生成的关系。但是如果阴阳的一方不足和亏虚,那么......
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是毛茛科(Ranunculaceae)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味辛、苦,大热有大毒,......
<正> 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手术之后。西医以再次手术解除粘连为手段,中医则多以瘀血阻滞,气机不利等辨析。其治,恒以活血化瘀,理......
引火汤出自于清代医家陈士铎《辨证录》,由熟地黄、巴戟天、麦冬、茯苓、五味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引火下行之功效,是为阴蛾者而......
四、以脏腑归经为纲的用药配伍 (一)肝肝与胆为表里,是足厥阴与足少阳经脉。肝在右胁下,胆附于中,脏腑经络密切连属。肝为厥阴,厥......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症多为脾胃气虚,导致脾胃阳气衰弱,阴寒内盛,故中医多采用特色护理改善症状,中医特色护理是通过对患者......
笔者师其法,应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小儿因过食寒凉所致口唇疱疹、呃逆、虚寒牙痛,取得满意疗效,举例介绍如下。......
<正>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所谓太阴,系经脉名称之一,有阴气旺盛之意,因其位于阴经之表,故从阴阳开阖枢而论,有“太阴为开”之说。太阴......
<正> 仲师不仅精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而且对药物服法也有精深的研究.兹对《伤寒论》中十二种服药方法探讨如下: 一、顿服:即立刻......
目的:观察以经方大建中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对脾胃阳虚、阴寒内盛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
<正> 一、温法的意义和作用温,含有温运、祛寒、回阳的意义.温法,即是运用具有温喣燥热性能的药物,组成方剂,以消除内外各种类型的......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以经方大建中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联合西医对脾胃阳虚,阴寒内盛型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并与单纯西医治疗方法进......
<正> “脾旺于四时”是整体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观念不仅强调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重视人体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
<正>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胸前不适的一种阵发性证候。如由惊恐而发生者,临床上称为惊悸。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
临床运用川乌30~60g,治疗阴寒内盛的胃脘痛,寒邪偏盛的痹证(坐骨神经痛),经320例观察,效果较好。在治疗中连续大剂量应用,时间长达......
<正>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疾病必然通过一定症状和体征反映出来。辨证即是对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认识其实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