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病治阳相关论文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作为中医学重要的治疗原则,对后世临床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古至今,对“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理论内涵的探讨......
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则以来,注家各抒己见,看法各异,归其要者有三:其一,从病性解.始于张景岳,<......
李东垣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指导针刺治疗,善于运用补土升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导气同精和刺血泻邪等针法治疗各种......
<正> 李东垣(1180~1251年)名杲,河北人,系金元一代名医,著有《脾胃论》一书,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第一部系统地论述"脾胃内伤学说"的专......
<正>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今医家对此解释不一,归其要者:其一、从病证解。认为此指虚证治疗,始于......
<正> 阴阳是朴素的辩证法。它是古代解示宇宙的一种哲学思想。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运用阴阳(当然也运用了......
<正> 前言内经是祖国医学中一部辉煌彪炳的巨著,它的本身是由素问和灵枢合并起来的,共计162篇,约20余万字,学说的性质是以古代朴紫......
<正> 1.治求其属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原文说:“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歧伯曰:......
<正>案1自汗患者,男,39岁,2012年7月3日就诊。自述近来全身汗多,头汗尤甚,稍动则汗湿衣裤。刻诊:面色白,说话声低气微,乏力嗜睡,舌......
<正>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它从中医的整体恒动观出发,总括了......
本文专题讨论《黄帝内经》治病求本,从生理意义,病理变化,临床症候等说明生命的根本就在于阴阳,治病求本就是要探求阴阳。施治上依......
本文综合历代医家的观点,结合中医理法方药知识,主要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滋阴以清热,温阳以散寒"、"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