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凉药相关论文
"火神派"的学术思想是在以"阴阳"为总纲的基础上,主以"阳主阴从"理论,以证候为据,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合理运用寒凉药与温热......
虚证从何处来?这是谈到虚证时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惟有这样,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导致虚证的最简单的原因,是由饥饿引......
目的:探讨补骨脂、生地黄对正常大鼠体温及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附子热性对照组、大黄寒性对照组、......
寒热并用治法始见于《伤寒杂病论》,采用温热药与寒凉药配合,相反相成,针对寒热错杂等复杂病机进行阴阳调节.临床运用乌梅丸、小青......
中药不像西药,只需分时、分量.中药在煎煮方法、服法、用量、服用时间、服用温度等方面都有一定讲究.rn首先,服用中药有温度要求.......
“生石膏退热直胜金丹”,这句话真是一点不假,生石膏属于矿物质药材,色白质重,味辛,性凉,有说此药大寒,《本草经》中记载此药微寒,根据个体......
顾文忠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名老中医,喜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尤其对这两部经典著作中的寒(凉)、热(温)药共用组方这一法则颇有研究心......
夏天养生,最关键的主要是三个问题,即去火、避暑、解暑。祖国医学在这方面有着一些简单常用方法。去火:凉茶炎炎夏日,很多人都知道......
在四时养生学术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历来看法有异。其一,是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其二,是关于“夏月伏阴,冬月伏阳”......
辛温药在治疗外感病初起时其配伍应用经历了单纯使用辛温药、辛温苦寒相配、辛温与辛凉相配的3个变化过程。萌芽阶段(战国到晋唐)......
中药理论的核心是药性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是中医临床组方用药的依据,也是中药学最重要的学......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为什么治疗恶性肿瘤寒凉药不可多用,其原因有二,一是恶性肿瘤的发病及发展中、或在手术后、放化疗、介入等方法治疗后,会产生气血津液......
<正> 儒家在处理一切社会、自然等问题时有一个总的原则,这就是中庸之道。它既是儒家政治哲学、道德修养的准则,又是它独特的方法......
期刊
自20世纪60年代起,现代科学开始对热证的本质进行研究,但有关热证的病理机制和寒凉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尚未深入系统研究。该研究以具......
<正> 我院儿科两年来通过中西医合作,共抢救和治疗了儿科一般常見疾病一百二十余例,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回想......
通过阅读原文法、查阅文献法、归纳总结法,总结《伤寒论》中代表性寒凉药药对主要有石膏配知母清内攘外、竹叶配石膏清热养阴、大......
<正> 寒热是八纲中重要的两个方面。根据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生寒,阴虚生热的理论,寒热的变化反映了阴阳的盛衰。临床辨别疾病......
<正> 历代医家在妇科疾病上应用寒凉药较少,特别是对产后病,视寒凉如猛虎。笔者依据先父高升三在妇科临床的经验,参考近年来自已对......
<正>1 明目药的分析 根据《本草纲目》等书刊所载统计,明目药中有蝉衣、桑叶、菊花、蔓荆子、木贼草、谷精草、淡竹叶、夏枯草、决......
<正> 中药药性理论是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
<正> 前言内经是祖国医学中一部辉煌彪炳的巨著,它的本身是由素问和灵枢合并起来的,共计162篇,约20余万字,学说的性质是以古代朴紫......
<正>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虽是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基本法则之一,但只适用于部分病证,特别是有些久病、重病、复杂病用此法难以奏......
<正>为了解居民对常用中成药药品的知晓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居民合理使用中成药,保证用药安全,对2600例社区门诊患者进......
目的通过考察寒凉药与温热药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生长增殖的影响来建立评价中药寒热药性的实验方法。方法用噻唑蓝比色法(MTT......
期刊
<正> 自《内经》奠基始,承仲景开创辨证论治之先河,经历代医家的发挥,创造了许多寒凉与温热药物相配伍的方剂。临症时若能正确运用......
<正> 清代医家王士雄(1808~1867),字孟英,著有《归砚录》、《王氏医案》和,《霍乱论》等,其中对于诊治急症尤有丰富经验。今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