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路相关论文
对《大金国陕西路某告冥司许欠往生钱折看经品目牒》(俄A32)汉文部分进行了点断分行(文中原文移录部分),之后对其复原及时间、地域......
宋代,陕西路沿边地区的一些州军分布着许多党项和吐蕃,他们既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畜牧业生产。因此,根据这些党项和吐蕃人口数量、......
在北宋王朝与西夏接壤的陕西路缘边地带,有着相对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是一个宜农宜牧地区。但复杂的地缘环境十分不利于农林牧业的......
北宋完成局部统一之后,为防止地方势力崛起,确立了“守内虚外”之策,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监督。陕西路地处宋夏交界地带,战略地位极为重......
从农贸集市卖服装,到发展成拥有五大品牌系列、180多个品种、600多个销售网络,每年销售额过亿元,向国家纳税280多万,员工达300多人......
北宋陕西路的矿冶业,由于矿产资源分布的客观原因,产量不及南方,但从影响力来看,陕西路的矿冶业无论在经济领域、国防领域还是民生......
北宋时期,随着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陕西地区已不复唐代那番人才济济、文采风流的盛况。北宋著名诗人少出陕西路,文学家族更为鲜见......
北宋时期,陕西路灾害严重。其形成原因除了气候因素外,主要还是人为因素,即战争的影响。作为宋夏战争的主战场,长期的战争对陕西路......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的餐饮业迎来了一次飞速发展的机会。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转移重庆,大量移民和各路资本迅......
<正>2015年,宋代经济史研究领域共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近200篇,著作与去年持平,论文数量则有所增长。商业贸易、城市、生态环境及......
北宋时期,随着国家政治中心的的东移,经济中心的南移,西北地区在文化方面逐渐衰落,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新兴士人的总体数量亦与其他路分拉......
本文选取北宋转运使为研究对象,资以宋代文献中相关资料的梳理和考订成果,对转运使一职在北宋时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转运司治所、......
<正> 宋代解盐体制及官府有关政策,经历了较大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性质,不妨概括为:从全部劳役制,逐渐转向劳役制与国家雇佣制并行;......
赵匡胤自黄袍加身后,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压力,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建立了宋朝,都于汴京(今开封)、......
【正】 一、南宋初年义军抗金的实物见证1966年初,灵石县农民在该县东部的绵山半山腰采药时,在石缝中发现一个铜罐(通高8.3、腹径9......
农业生产是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结合物。各地的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有着重大差异,黄河中下游地区虽同属于温带,但由于山川地形及......
胡瑗(公元993-1059年),字翼之,今江苏泰州人,世居陕西路的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胡瑗继承孔孟等人的儒学思想,凭借踏实沉稳的学......
陕西北宋铁钱阎福善陕西北宋铁钱出土概况北宋时所称的陕西,是泛指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以西之地,包括陕西省的大部、甘肃、宁夏、青海......
<正>重庆城是重庆母城的发祥地,位于长江与嘉陵江汇流处,形如半岛,先后称江州、垫江、楚州、巴州、巴郡、渝州、恭州、重庆。重庆......
陕西路亦称陕西街,是重庆较早兴起的商业和金融区。过去从朝天门半边街起,依次分为下陕西街、中陕西街和上陕西街。乾隆二十五年前......
【正】 《文物》1986年第1期刊载的《"垣曲县店下样"简述》,对一件淹没多年的珍贵石权作了介绍,并就其铭文内容进行了分析。鉴于这......
宋代的造林毁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谢志诚1宋代林业建设是在原后周朝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自唐中叶,藩镇跋扈,降及五代,王朝屡易,征代四......
<正> 为了改善市中心交通,充分发挥现有交通设施的运输效率,1994年10月,上海交通主管部门研究后决定把石门路(瑞金路)与陕西路配为......
宋真宗时期,为抵御西夏军事进攻和节省军费开支而建立的陕西路弓箭手组织,由于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扶持,在宋神宗、哲宗时期,发展到鼎盛......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这是每一个银发老人最渴望的梦想。而在贵阳市云岩区黔东办事处陕西路社区,82岁高龄的张素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