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建筑相关论文
明十三陵是中国古代陵园建筑发展中的一个高峰。明十三陵充分利用地势,凸现出主陵的地位,并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系统性、整体......
北朝陵寝制度发展最初阶段以金陵制度为代表,其特征是以拓跋鲜卑丧葬礼俗为主,兼采部分华夏文明丧葬制度。方山永固陵则对上述两者......
对于陵园纪念建筑需要特殊的保护和有目的的更新.笔者从大力宣传精神教育、注重保护建筑形象、协调统周围环境等万面进行了研究......
洛阳孟津朱仓东汉帝陵陵园位于邙山东汉陵区帝陵区和陪葬墓群的交会地带。此次发掘的M722、M707均为“甲”字形明券大墓,墓冢封土......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快速提升,与不断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城市现代化与绿色休闲空间的平衡配置也成了及时需要......
秦建筑文化的探索与巡礼──《秦建筑文化》评介史凡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园地中的一簇奇葩,但由于历史资料的匾乏和传统学术的偏见......
<正>西夏陵园遗址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建筑装饰用陶瓷标本,这些精美的古代建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夏经济、文化、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明代藩王墓葬是明代陵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西明代藩王墓为研究对象,首先系统的介绍了明代丧葬制度之规定,进而对江西明......
<正> 西夏陵寝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从地域上来讲,在我国仅属西北地区一个局部的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在此之前,我国陵寝制度至少已有1......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的闽宁村西夏墓地为研究西夏葬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其党项墓的布局、建筑特点与丧葬方式,反映出党项民族的......
<正>所谓"民族性",强调的是建筑景观的精神作用和对民族文化的象征性。所追求的是一种文化价值取向。"民族主义保守性来源于一种信......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瓦当作用与艺术的研究也很久远,尤其是建国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迅速发展,瓦当的出土数量......
<正>元朝蒙古贵族以其强悍的军事力量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结束了元以前的分裂混战局面,疆域空前辽阔。但是他们的社会生产方式......
本文以明代藩王陵寝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面陵园建筑,地宫和陪葬制度等保存程度进行分类梳理,并综合墓葬形制和演变规律,对明代诸......
<正> 河北省平山县中七汲村西战国时中山国一号墓出土了一块金银错兆域图铜版,版长94、宽48、厚约1厘米。版面用金银镶错出一幅陵......
<正>唐太宗昭陵陵园所在的九峻山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部,主峰海拔1224米,突兀于群山之间。通过多年考古调查,现知陵园的重要建筑......
隋朝 开皇元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的政权,建立了隋朝.八年之后,隋灭掉了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近四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重......
<正> 一概况1982年6月,吉林省文物工作队会同白城地区文管会、通榆县文化局在通榆县兴隆山乡同发屯清理了一座受到严重破坏的清代......
本文根据洛阳孟津朱仓M722、M707东汉陵园的发掘材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对两座陵园的性质、归属以及陵园建筑的功用进行了推测,初步认......
康陵是西汉平帝与王皇后的合葬陵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考古勘探发现,康陵有双重陵园,即康陵陵园和其内的汉平帝陵园......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方山南麓的北魏思远佛寺遗址,是北魏文明太后冯氏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大同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考占发......
2004年2-5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北魏孝文帝长陵进行了调查和钻探,取得重要成果。长陵位于孟津县朝阳乡,地处洛阳市北部的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