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蒙古相关论文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青海省湟源县南古城系何人何时修筑一直不能确定,一般依据所记“父老相传”之语,疑为该城系清代青海蒙古和硕亲......
由于成书仓促 ,《清史稿·藩部世表三》对青海蒙古札萨克世系的记载多有错讹之处 ,佟佳江先生所著《清史稿订误》一书业已作了部分......
18-20世纪初是青海蒙古趋向衰败的时期,各旗人口失散,区域缩小,大部分旗已经名存实亡.本文从强势民族对弱势民族的文化改造,集权政......
本文通过分析七世达赖喇嘛致三世察罕诺门汗文告和加盖的印章内容,探讨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解决达赖喇嘛辈次问题的过程和......
近年来“德都蒙古”(degedii mongγol)名称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早在蒙元时期已经存在类似的名称“stod hor”,而称青海地区蒙古......
文章论述了青海湖地区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民族文化变迁和标志性文化象征,分析了文化发生变异的原因,指出了当代蒙古民族认同的标......
【正】 清雍正元(1723)年,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为了割据青藏高原,实现其“恢复先人霸业”的政治野心,遣使与准噶尔策妄阿......
清王朝对青海蒙古的统治,经历了以蒙治藏,加以利用,招抚分封,羁縻而治和武力平叛,直接统治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逐步演进,也是和清朝初年......
和硕特蒙古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入主青海之后,一直是这一地区政治上的主宰力量,清初,其势力涉及到了青、藏地区。随着清王朝国势日盛,控......
吐蕃一公城址辨一公城,亦作“移公城”、“叶公城”。是宋代河湟吐蕃族“要害”据点。宋崇宁二年改名为循化城。其地望《宋史·......
堪布诺门罕出身于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王族,进藏修学成就高僧,被布达拉宫授封名号,先后担任西藏嘉美朵塘寺和青海塔尔寺的法台(堪布),并且加......
岷州茶马司的建立是明末官营茶马贸易改革的重要举措。明后期随着商茶的崛起和私茶的大量泛滥,本就存在着严重弊端的官营茶马贸易......
出生于西藏拉莫仁钦岗的拉莫措尼嘉措因精通佛典,广闻博识,赢得了三世达赖喇嘛的信任和重用。他奉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之命前往青海蒙......
青海蒙古自蒙藏分治之后,陷入持续的衰落之中,人口的大量流移即为其重要表征。自雍正朝末开始,至道光朝初,青海蒙古人口流移规模越......
蒙古人自13世纪20年代进入青海,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青海蒙古人的民俗,虽然保留着古代蒙古人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的精髓部分,但是......
青海蒙古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在清政府的民族政策不断调整下,从人口、阶层、婚姻、文化、习俗等社会结构方面发生巨大了变化,......
<正> 在清康熙帝晚年和雍正帝即位最初几年(1719—1727)内,皇族延信曾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他在这个时期内的事迹可以概括为两大部分......
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我们越加思考,越使我们敬畏和赞叹:头顶上的苍穹和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试问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们......
清顺治、康熙年间,青海蒙古墨尔根台吉等与清朝之间发生了有关争夺牧地、牲畜和属民的边境纠纷事件。入关不久的清朝,应如何处理青......
<正>土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勇敢,开拓奋进,民风淳朴,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作出了重......
嘉木样活佛家族与河南亲王家族之间建立的姻亲关系,是甘肃甘南拉卜楞寺与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河南亲王旗之间的联盟关系中重要构件之......
18—20世纪初是青海蒙古趋向衰败的时期,各旗人口失散,区域缩小,大部分旗已经名存实亡。本文从强势民族对弱势民族的文化改造,集权......
文章以历史文献及地方档案史料中的记载为依据,对自从13世纪至清朝之间陆续进驻青海地区的蒙古族的部落分支、氏族溯源、演变过程......
青海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文化艺术的活化石,是人类瑰丽艺术出彩的组成部分。本论文以文本分析研究的方法对青海蒙古族民歌进行分类研......
西北民族民俗剪影──青海海西和硕特蒙古人居住民俗青海蒙古人的民居形式目前有三类:传统的“蒙古包”,当地蒙语也称为“mdngr”即“木房......
2016年12月2日至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协办的“清代边政与边疆民族”国际学术讨......
青海湖古称西海,公元751年唐玄宗加封四海五岳,封西海为“广润王”,并进行遥祭,历代君王、中央政府加封、祭祀青海湖的制度由此而发轫......
明代中期由“塞北”徙至“西海”即青海湖周围地区的蒙古部落甚多。本文认为,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一迁徙加强了蒙、藏、汉之间的联......
清代入关后,青海蒙古虽名义上隶属于清廷,实际上却游离于清廷统辖之外,独霸着青藏高原;直到康熙晚期,随着清军入藏驱准的胜利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