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岩部相关论文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0岁,左耳反复流脓8年,伴左耳听力下降,无耳鸣,无眩晕,无头痛。既往1年前于当地医院行乳突切开术,术后仍间断流脓。症状......
本文报道1例左侧颞骨岩部占位性病变。影像主要表现为CT平扫示左侧颞骨岩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周围骨质膨胀性破坏,增强后轻中度不均......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入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1—2014年间3例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岩尖胆......
目的 探讨岩斜区良性肿瘤的手术策略.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的55例岩斜区良性肿瘤(脑膜瘤和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手术资料进......
目的探讨先天性岩尖部胆脂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先天性岩尖部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
目的 研究乙状窦后经内耳门上人路(RSSMA)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将成人颅骨标本10例和湿标本18例的颢骨岩部行螺旋CT三维扫描.层......
颞骨岩部胆脂瘤(petrous bone cholesteatoma)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胆脂瘤侵犯至颞骨岩部,到达内耳的内侧范围,临床较少见,有报道其......
口眼歪斜,尤其是患侧闭眼无力者,现代医学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则认为是风邪人络所致,是一种症状最轻的中风。面神经来自人脑......
脑脊液漏使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上升,甚至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为了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作者报道了术中使用内镜辅助听神经瘤切......
目的:[HTSS]为内耳道手术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00块颞骨的内耳道及其有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内耳道与岩大神经管......
岩斜区由于解剖位置深在 ,周围结构复杂 ,手术暴露和处理相当困难。近年来通过乙状窦前入路切除 2 3例岩斜区肿瘤 ,效果满意 ,现报......
目的 通过对43例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提高岩斜区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改善......
目的 :观察国人颞骨岩部表面标志与内耳道 (IAC)的空间位置关系 ,定位内耳道中点 ,为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基础。 方法 :1 5例 (30侧......
第一部分颞骨岩周区域显微解剖和局部解剖的形态学研究研究目的探索运用显微解剖和局部解剖相结合的方法联合研究颞骨岩周区域解剖......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病历摘要rn患儿男,13岁,因“间断头痛伴呕吐20 d”于2004年3月2日入院.患儿于20 d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呈阵发性钝痛,以前额及枕后部......
目的分析总结颞骨岩部胆脂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90例颞......
颈动脉管是颈内动脉进入颅腔的管道。但它并非象其它孔裂一样是竖直向上穿过颅底入颅,而是在颞骨岩部内弯曲形成一定角度,再经颈动脉......
患者,男,32岁,以“左面部进行性运动障碍伴左耳听力下降1年余”为主诉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眼睑闭合不全,左面部运动障......
颅中窝入路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干腹侧部等占位性病变的常用入路,此入路毗邻颈内动脉、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等重要结构,正确定位......
目的:探讨颞骨岩部胆脂瘤术中面神经监测与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颞骨岩部胆脂瘤患者均伴有面瘫,经颅中窝-乳突联合进路行胆脂......
目的:为颞骨岩部手术提供有关颈内动脉岩段水平部(HICA)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3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观测......
颈静脉孔是一个不规则的孔,位于枕骨与颞骨岩部的交界处。在颅底的内侧面观察其孔被硬脑膜覆盖,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三对脑......
目的 确定经迷路后入路中岩骨磨除范围的一种方便、实用、安全的方法。方法 观察20侧后半规管的位置,并测量其与乙状窦前缘、内耳......
目的:为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颞骨岩部的磨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用15例成人尸头湿标本模拟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进行磨除颞骨......
目的评估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岩骨段颈内动脉解剖特点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例无颅底相关疾病病人的增强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
目的为临床Dorello管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Dorello管区结构进行观测。结果①Do......
目的为耳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乙状窦沟(GSS)的形态、位置及GSS上曲在颅骨表面的标志点,测量GSS的宽度、深......
解剖学上中颅窝底是指中颅窝外侧部由蝶骨大翼、颞骨岩部和鳞部构成的低凹,前方为蝶骨小翼,后方为岩骨上缘,容纳颞叶底,并有一些血管、......
目的观察正常颞骨后处理影像的表现,估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6(男10,女6)例22耳进行了螺旋CT扫描,层厚2 mm,重建间隔0.5 mm,影像后处......
目的探讨累及颞骨岩部的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2003年2月-2006年6月该科收治的138例胆脂瘤患者中,有6例累及颞骨岩部,其......
目的获得内耳门的详细解剖学资料,明确其与周围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神经外科手术中内耳门区神经和血管的定位和保护提供颞骨岩......
目的:分析棘孔距离三个骨半规管弓峰的距离范围,为颞骨岩部相关疾病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例干性完整保留颅底的成人尸头标本......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外科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3种手术方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配合神经内......
目的 分析3 D-DM用于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3例成人头部标本,对其头部46侧进行灌注,行CT扫描,利用3 Dview......
目的从应用解剖学入手,量化和微创化研究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及技术改进. 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头颅标本进行颞骨岩部前表面显微结......
颈内动脉岩内段(petro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PICA)位于颞骨岩部颈动脉管内,位置深在,毗邻结构复杂且关系紧密,使手术暴露相......
目的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并探讨微创化策略。方法 15具(30侧)尸头标本行CT和MRI扫描,影像......
目的 在虚拟现实解剖模型中量化比较经颞下入路与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岩尖部的显微解剖学特征。方法 利用15例(30侧)尸头CT和MRI影像......
内淋巴囊肿瘤是颞骨岩部的罕见的肿瘤,可散发,或伴发于von Hippel-Lindau病.本文就其命名、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治和分子生......
目的探讨免测量法梅氏位X线摄影的几何成像效果.方法利用头颅多用摄影架和颞骨岩部长轴的体表定位标志,免去梅氏位常规方法摄影的......
目的分析总结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大小、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经验,包括受损面神经恢复情......
目的研究中颅底锁孔入路颞骨岩部的重要结构关系,提供相应的解剖依据,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在显微镜下对13具(26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