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切变线相关论文
利用TBB资料定义高原地区的带状MCSs,筛选出2007—2011年夏季高原地区特征比较稳定带状MCSs个例加以归类,结合NCEP资料及后向轨迹......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并结合NCEP FNL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F卫星TBB数据以及CMORPH降水资料,首先对2014年6月2......
利用中国气象局逐小时区域站、高空站、逐小时风云2E卫星、NCEP再分析数据资料以及WRF数值模式,选取2018年8月1-3日降水天气过程,......
为探讨高原切变线系统的变化特点及与中国降水的关系,利用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统计分析2000-2015年高原切变线的活动特征及其影......
为了在青藏高原观测资料覆盖率低的情况下,亦能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研究,利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实习台接收的2007年、2008......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8.1中的16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4年8月26—27日川渝地区的1次高原切变线主导下的暴雨过程进行了......
在引发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中,高原低值系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高原低涡与高原切变线对强降水的协同作用是高原天气......
用micpas数据资料对日喀则市2018年8月10—12日雅鲁藏布江流域出现的持续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其环流特征、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的......
利用2007-2011年夏季TBB(black body temperature)资料筛选出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特征比较稳定的带状MCSs加以归类,结合NCEP资料及后向轨......
本文基于大气运动方程组并结合欧洲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首先利用z坐标系下的正压模式方程组,对包含地形坡度与不考......
本研究首先验证了高时空分辨率NASA MERRA再分析资料在一次高原切变线天气过程以及一次高原切变线与高原低涡并发过程中的适用性。......
学位
本文首先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8.1中的16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4年8月26日至27日川渝地区的一次高原切变线主导下的暴雨......
为客观、稳定的统计高原切变线,并对高原切变线气候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三套常用的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ERA Interim、NCEP CFSR......
高原涡、高原切变线是影响高原地区最主要的天气系统。利用2005-2016年NCEP/CFSR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采用客观识别方法,统计分析了......
本文根据2012~2014年的《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和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选取了500h Pa高原横、竖切变线各3例,对比分析......
利用1998—2010年逐日08:00、20:00(北京时)500hPa高空图、日雨量和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分别对近13年冬、夏半年高......
利用2016年6月29—30日地面及高空常规观测资料、CMORPH融合降水资料以及时空分辨率较高的NASA MERRA 0.625°×0.5°逐3 h再分析......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高原切变线特征,切变线形成的大尺度背景场,切变线维持移动机制,切变线与其它系统相互作用机制,以......
通过对1998年8月4~5日那曲低涡和7月18~20日高原切变线活动的卫星水汽图像以及这次高原低涡形成前改进高原以南洋面上空对流层中上部......
本文利用1960—1969年10年平均高空风资料,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4、7、10月的平均流场、涡度场、散度场及垂直速度场进行了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