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菌相关论文
目的 证实雷公藤能否选择性地抑制LPS、PHA诱导的TNF-α、IFN-γ的产生,以及它抑制TNF-α的免疫学机理. 方法采用健康供血者外周血......
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MINO)是四环素类抗菌活性较强的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国外报道MINO也具有显著的抗麻风菌活性.对此我们......
利福平(RFP)是麻风联合化疗方案中的主要杀菌药物[1].因此,RFP耐药麻风菌的出现[2]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迄今对RFP的最小有效剂量......
综述现有抗麻风药物抗麻风菌的活力和毒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完成治疗后的复发率, 1998年世界卫生......
用鼻、咽喉、阴道等拭子收集分泌物标本,是检查病原微生物的一种简便的、非损伤性的方法.鼻腔是麻风菌进人人体和排除的通道,也是......
目的: 探讨麻风病患者皮损组织中麻风菌16S rRNA基因片段判断麻风菌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BI值和联合化疗(MDT)的疗期对27例麻......
目的: 了解中国麻风菌株rpoT和SNP基因型特征及地理分布.方法: 从32例中国麻风病患者皮损组织中提取DNA.rpoT基因分型采用PCR-直接......
目的: 了解中国麻风菌株rpoT和SNP基因型特征及地理分布.方法: 从32例中国麻风病患者皮损组织中提取DNA.rpoT基因分型采用PCR-直接......
目的: 评价MDT化疗前和皮肤组织液中麻风菌VNTR位点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从12例MB新发患者的皮损组织、皮肤切刮组织液中提取麻风菌......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标准化麻风菌SNP与VNTR基因分型方法的同时,在麻风流行国家开展患者菌株分型,研究国家与地区间麻风菌的传播,......
目的:为了能检出石蜡包埋组织中麻风菌氨苯砜(DDS)的耐药基因folP1,有必要建立敏感、特异的巢式PCR,为开展回顾性麻风菌DDS耐药流......
Ⅱ型麻风反应多发生于多菌型BL、LL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麻风菌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反应,属于Ⅲ型变态反应,我站2000年至......
目的:了解云南、四川、贵州三省麻风菌株基因型的地理分布。方法:从云南省丘北县、四川省凉山州、贵州省兴义市分别采集59、21、31例......
自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用化学药物治疗麻风病以来,各种药物作用和耐药菌的发生、监测等研究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随着分子生物......
<正> 感染系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在体内繁殖,释出毒素或酶,或侵入组织细胞,造成细胞、组织以至器官的病理变化。同时,病原体激发机体......
<正> 麻风杆菌至今未能作体外培养,进行细菌学的研究还必须应用鼠足垫接种的方法(Shepard,1960;Rees,1964)。取自鼻粘膜冲洗物或鼻......
<正> 通过实验试图确定由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基因scid所引起的T、B细胞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的小鼠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以及其严重......
期刊
<正>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麻风菌早期感染检测及其主要抗原分析的方法。其着眼点为把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解决麻风防治工作中......
以编码麻风菌(ML)16srRNA种特异性片段的基因为扩增靶,建立了检测麻风的基因扩增试验。本法特异性高,可重复性好,检测下限为200条菌......
期刊
<正> 凡男女结婚,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结婚的法定条件,可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两种。婚姻法第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
用鼠足垫技术对8株未治初发麻风病人的菌株及5株未用RFP治疗过的患者的菌株作了对RFP的敏感性及RFP最小有效剂量的测定,结果表明RF......
对检测麻风菌用的几种PCR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些PCR以编码麻风菌65KD、36KD、18KD、groEL和16S rRNA的基因为基础。比较用的指......
<正> 在日常血常规化验时,人们往往只注意嗜中性白细胞或淋巴细胞的变化,常忽略单核细胞增多的情况,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单核细胞......
经典的方法是将麻风菌接种于小鼠足垫,并在6~12月期间作细菌计数,确定繁殖情况,以之作为测定麻风分枝杆菌活力的方法。但由于此法......
我国科学家采用国际最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对11400名麻风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研究,发现了麻风病6个易感基因(RIPK2、N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