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拖延与学习适应性、学业成绩的关系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nd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39名初中生施测学习拖延、学习适应性问卷,以探讨初中生学习拖延与学习适应性、学业成绩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学习拖延水平处于中等程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学习拖延水平显著高于学习中等、学习优良学生;(2)学习拖延及其各维度(计划缺乏、状态不佳、行为迟滞、执行不足)与学习适应性及其各维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学习适应性的三个维度共同显著预测其学习拖延情况;(3)学习拖延及其各维度在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匹配-不匹配范式综合探讨语言理解中形状、颜色和方位信息表征的方式。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90名。实验材料总体分两大类,其中一类按词语隐含形状、颜色或方位与图片的形状、颜色或方位的匹配关系划分,另一类按词语间隐含形状、颜色或方位的匹配关系划分。实验1、2、3分别在中文条件下探讨词语隐含形状、颜色或方位信息对图片识别和词汇决定反应的影响;实验4在实验2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实验范式中的图片识别任务再次
有意遗忘是思维控制研究的有效方法,指在意识的参与下对要求忘记的材料进行有意的遗忘,强调遗忘的指向性和有意性。目前对有意遗忘的解释,最有影响的理论是选择性复述理论和提取抑制理论。小学阶段是个体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时期,而词汇的掌握直接影响个体的英语运用和发展,且已有研究表明,五年级儿童的抑制能力开始接近成人。本研究选用英语单词为材料,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将外显记忆测验(自由回忆、再认)
随机在小学五年级六个平行班级中选择一个班为实验班进行了一个月的英语教学实验,探讨了课堂英语学习的情境兴趣向稳定的个人兴趣的转化。采用单组"前测-干预-后测-再次后测"设计,首先通过前测测量实验班级学生英语学习的个人兴趣水平,之后实施为期一个月的课堂教学实验,每一节英语课从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课堂情境兴趣。干预结束后进行英语学习的个人兴趣水平的测试,期末时再次进行测试。
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提出了汉语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的结构构想,并据此编制了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问卷。以小学四、六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经过147名儿童的预测和310名儿童的正式施测,对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和修订,结果表明此问卷具有较好的项目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根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确立了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的三因素结构,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支持性策略。
学习判断是元记忆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前瞻性判断,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后,个体对已学习项目在后测中所取得成绩的预见性判断。以往研究选取性格及情绪作为人格特征的两个因素来探讨人格特征对元记忆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格特征个体元记忆监测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但目前没有研究系统探讨人格特征对学习判断有何影响,为了解此问题,本研究选取性格和情绪两个因素研究人格特征对学习判断的影响,实验采用2(性
为了评估一个数学在线学习软件ALEKS的有效性,本研究使用在线学习(ALEKS)和传统教学方法训练数学没有达到州标准的学生,每周训练两个小时持续25周。被试是来自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农村学区的六年级学生84人(ALEKS条件41人,控制条件43人)。训练结束后,使用数学自我效能问卷、自我概念问卷和数学情绪问卷测量了学生在数学的自我效能、自我概念和数学情绪(快乐和焦虑),并用自编的数学试卷对学生的数学进
目的:在中学生中检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习压力与心理安宁感的关系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方法:以243名中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量表,修订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心理安宁感量表施测采集数据,以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和中介效应检验,以A mos7.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两个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
目的:探讨教师期望、自我效能感与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市及明光市四所中学685名学生为被试,用"学习投入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学生感知教师期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教师期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r =0.381,0.404,0.288,p<0.01);(2)教师期望对高中生的学习投入有明显的直接效果(β=0.38,p<0.
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归因量表对赣四中的初中学生进行测量,采用了SPSS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男女在成功归因维度、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一和初三在失败归因、失败能力及学习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习效能感的两个维度都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失败归因与学业成绩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能力效能感、行为效能感、失败归因、成功
Judge等人于1997年提出了核心自我评价这一整合性人格特质,并发现该特质对工作变量的预测力度优于一阶特质。目前,核心自我评价已被应用于学业行为的研究,但仍鲜有研究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业成绩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为探讨这一问题,该研究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联合型瑞文推理测验和成就动机量表对488名高中生进行施测,并以测验前后两次学业成绩的平均分作为效标,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