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探讨了春季青藏高原感热的分布特征,对高原地区地-气温差与感热的合成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年春季高原近地层热力结构分布呈显著差异;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试验也证实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了春季青藏高原感热的分布特征,对高原地区地-气温差与感热的合成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年春季高原近地层热力结构分布呈显著差异;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试验也证实了春季高原下垫面感热南北岸均匀异常分布,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存在着显著影响,即春季高原下垫面感热非均匀异常分布特征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的"强信号"之一.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一步法扩增prM/E基因的全长cDNA(约2kb),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获得了克隆质粒pTprME,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序列分
<正>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本堂课是笔者参加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市级公开周活动上的一堂公开课。因教学效果较好,本堂课获得了与会专家及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教学内容分
本研究针对EHEC O:H的stx基因通过PCR扩增出缺失了183bp的stx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自杀性载体pCVD442中,然后通过接合性转导将重组自杀性质粒pCVD442::△stx从SM10pir转到O:H
本文对东亚夏季风研究的历史与成就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评述,指出东亚季风的研究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国际大气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提出
东亚地区季风活动不仅受热带季风的作用,而且还受副热带季风的影响,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季风也是既有联系也有相互独立的.本文就从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的联系和区别着手,对东亚
本文利用1900~2001年的SLP、降水长序列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北夏季降水、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二者在年代际尺度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通过细胞培养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的方法从我国不同地区发生肿瘤的病料中同时进行马立克病病毒(MD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分离和鉴定.在分离到的13份MDV中,有4株
本文首先定义了副高的东西指数和南北指数,用来描述副高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的年际变动,并根据东西指数和南北指数的年际变化对环流和降水进行了合成分析.
采用5FullRACE技术及RT=PCR方法,分段设计引物,成功扩增出包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株HB-2(sh)/2002全基因组的所有c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GEM-TEasy质粒载体,经序列测定
本研究根据禽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采用RT-PCR法成功地克隆了AIV NP基因.经测序证实NP全序列长1542bp,编码499个氨酸,与其它已发表的同亚型AIV的NP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