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链融合·七步创新”法在《设计管理》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设计基础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395188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2015年最新工业设计定义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对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从过去对具备基础设计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升级为对具备多样化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等综合环境的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设计管理》课程作为一门集市场、品牌战略、设计流程、设计组织、设计项目、客户以及其他专业知识与设计相交叉融合的课程,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设计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是工业设计学科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设计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相关院校专家访谈对目前国内外《设计管理》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进行了概述,对目前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当前《设计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接着对"四链融合·七步创新"法进行了概述,提出将该方法融入到教学课程中,并对该方法的具体教学实施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将"四链融合·七步创新"法在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设计管理》研究生课程中进行了应用实践,通过与之前《设计管理》学生课程评价比较发现,学生对课程理念、内容、方法的满意度有大幅提升.将"四链融合·七步创新"法融入到《设计管理》的教学内容中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通过"三融四境"职教新模式下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过程与方法,就职业类院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发展做出了研究与探讨,并以实际的改革例子,对"三融四境"模式展开深入的阐述.
高等院校学生艺术素养提升是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培养的关键要素,大学美育成为构建高校艺术素养培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从大学美育课程视角,树立以人格教育与审美精神为立足点的培育目标,以"四教合一"的教学模式拓展培育途径,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培育效果,对大学美育课程进行教育方法与手段的革新,是提升高等院校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的切实路径.
目的:给处于发展瓶颈中的传统工艺企业和作坊提供创新发展思路.方法:以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产品设计毕设作品"染着"扎染服务体验设计为例,通过对案例中的创新设计介绍与市场前景分析,从而得出传统工艺企业的创新设计中,需建立用户思维、重视产品体验思维及提高互联网属性思维.结论:对于处于发展瓶颈的传统手工业企业与作坊来说,需要用互联网思维认识和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创新性设计使得企业摆脱困境
通过设计学类专业实践课题系统构建,由浅入深、螺旋式地展开,使各个学期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践课题反过来也能够检验出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课程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设计实践中融合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突出设计学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及规划学院最大的特点是在校上课学期与带薪实习学期的交替进行.工业设计专业的新生入学时无需绘画基础,但需要在一年半的基础课后申请第一次设计实习,这就为设计基础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设计基础课通过从认识形态,到学习设计话题和基本技能,到第一次完整的产品设计三个阶段的培养,使得学生对工业设计有了初步而全面的认识,对基本技能也有了全面的掌握.此学院工业设计基础教育有着实用性
动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企业在宣传推广等方面需要动画人才的创新想法,往往因动画专业的本科教学为软件教学与基础教学,脱离于实际项目学习,未来就业后会造成想法很好,但是制作不规范,满足不了企业需求,造成其就业困难等情况.企业在进行自身推广中,包装或者动画公司对企业的宣传多以资料库为主,为了获得足够多的利润会尽量减少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资金的上浮.同时对自身宣传要求高要求创新的企业,往往又得不到满
摄影艺术作为各专业学科重要的基础课,应树立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针对专业学科总体目标,有针对性、选择性构建专业基础课程,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型、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应用新的学科,是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为主题来进行的.涉及文学、历史、艺术、哲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设施工艺等诸多学科领域.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实践性;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设计材料的认知;实践中体验"艺术""技术"与环境的融合;地域文化与设计的切入点;经济环境、文化观念、社会形态对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论证阐述了公共设施设计发展概况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关系
笔者对比分析了台湾设计教育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特点,认为两种设计基础教育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在设计初期建立起相当不同的心智模型,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并认为课堂发表与评论、小班制教学、教师背景差异化与感性与理性训练并重可以继续沿用。
以国际象棋棋子的造型为途径,训练学生们通过形态来表达意义,这样的课程肇始于德国斯图加特美术学院雷曼教授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雷曼教授的"推、拉、转"练习,旨在找到产品形态与人的行为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即不通过说明书(语言的或图示的),而是通过三维的产品形态即可获知正确的操作.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使得学生理解形态的语意,生成一套语法规则,“兵”创造元素之间的关系,在关系中制造意义。这是本课程的最大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