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肩关节前下不稳骨性缺损及治疗策略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87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伤性肩关节前下不稳,尤其是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患者,大多存在肩胛盂或者肱骨头的骨质缺损[1,2,3,4],后者便是Hill-Sachs损伤,而肩胛盂和肱骨头骨质的缺失被认为是肩关节Bankart修复术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骨质缺失的正确评估,往往对治疗的方案、预后有决定性意义.对于肩胛盂骨缺损<25%的患者,镜下的软组织修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于肩胛盂骨缺损>25%的患者,则需要采用自体髂骨块移植、喙突转位下移等方法修复盂的骨性缺损,尤其对于经软组织修复失败的病人,此类手术是医师的杀手锏.与此同时,患者往往伴有相应位置的肱骨头的骨质缺损(常出现于肱骨头后外方),如果Hill-Sachs损伤与肩胛盂前缘相互咬合,便会使肱骨头变得容易向前脱出而不易回纳,这被认为是Bankart修复术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Hill-Sachs损伤的修复应与Bankart修复术同时进行,以期达到理想的远期疗效.目前对较大的Hill-Sachs损伤修复方法有经肱骨头打压植骨,自体骨块移植重建,以及肱骨头置换(>40%的关界面缺损).而稍小的Hill-Sachs损伤,可以将部分肩袖铆钉固定于缺损处. 总之,认识肩胛盂、肱骨头骨性缺损与肩关节脱位的关系以及缺损的修复,对于肩关节前下不稳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创伤性肩关节脱位是肩关节常见疾患.现有的研究证实创伤性肩关节脱位的患者,多达8%—18%患者5年内会罹患再次脱位[5,6,7,8].多种因素影响着脱位的再次发生,但经过手术方法的改进,我们发现肩胛盂和肱骨头的骨性缺损是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高危因素[9,10,11,12].创伤性肩关节脱位的患者通常伴有肩胛盂或者肱骨头的骨性损伤,甚至两者均有.5-56%的患者被报道有肩胛盂的骨性损伤[9,13],65-71%的首次脱位患者有Hill-Sachs损伤,而复发性脱位的患者Hill-Sachs损伤的发生率则高达93%[14,15].而骨性缺损的宽度和深度与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发生率呈正相关[10,16,17,18].
其他文献
Replantation of a two level amputated fingertip is a very controversial and challenging procedure.In children, this procedure can seem impossible[1,2]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a two level amputated
Severe motorcycle spoke injuries of the heel lead to Achilles tendon defects, calcaneal tubercle exposure or loss, and overlying soft tissue defects, which are challenging to treat.Given the special p
As a distal portion of the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system (LCFS), the role of the distal run-off vessel in anterolateral thigh (ALT) flap surgery has long been overlooked.R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五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高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64)与对照组(n=6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DVT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情况。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TKA)因其较大的失血量及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给临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氨甲环酸降低TKA术后失血量及炎症反应 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但最佳给药途径尚未确定,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氨甲环酸静脉注射结合局部关节腔灌注降低TKA术后失血量及炎症反 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的带蒂皮瓣选择与重建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31例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男19例,女12例;年龄3~12岁,平均5.2岁.致伤原因均为摩托车.根据受伤时间、全身情况、跟腱缺损大小和缺损主要部位,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 一期重建18例,二期重建13例.16例行复合腓肠肌皮瓣V-Y推进+跟腱止点重建术,跟腱平均缺损3.3 cm.
股前外侧皮瓣应用至今,已经有三十年,在创伤、烧伤、整形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目前临床上的主力皮瓣[1].然而此皮瓣血管变异较多,既有皮瓣血管来源的变异,又有穿支数量和走形的变异[2].这些给皮瓣切取带来不确定性,也时常困扰了青年医生.另外,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蒂的应用长期被忽视;最近几年,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作用得到重新认识.据此,本文将介绍(1)通过标准化的手术步
目的 探讨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手术中利用降支远端血管的14例患者资料.男1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34.6岁(8~57岁).患者均为四肢组织缺损,足踝部8例,小腿3例,手3例.缺损长度为5.5 ~26.0 cm,宽度3.0~14.0 cm.结果 术中降支远端血管分离无需增加手术
目的 探讨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的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31例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男19例,女12例;年龄3~12岁,平均5.2岁.致伤原因均为摩托车.根据受伤时间、全身情况、跟腱缺损大小和缺损主要部位,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 一期重建18例,二期重建13例.16例行复合腓肠肌皮瓣V-Y推进+跟腱止点重建术,跟腱平均缺损3.3 cm.其余15
股前外侧皮瓣应用已经有三十年,逐渐成为临床上的主力皮瓣.其优势越来越明显,如:供区损伤小,血管蒂长、管径大,容易切取,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复合皮瓣,成功率高等[1-3].在股前外侧应用的初期,解剖变异曾阻碍该皮瓣的推广.然而随着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解剖学研究的进步,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变异逐渐得到充分认识,不再是该皮瓣应用的主要障碍[4].与此相反,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the distal run